第五百三十一章俘獲威廉五世
法軍未費吹灰之力便平定了烏德勒支的騷亂,參與騷亂的二百名士兵大多在戰鬥中被擊斃,幾十名繳械偷襲的也在大戰結束後被集體槍決。ing場戰鬥只持續了半個小時,這其中有人數優勢的原因,更有武器的原因。
以荷蘭人為主體的「自由共和軍」只有步槍和刺刀,沒有重武器和戰馬,因此,他們只不過是一群步兵。在步槍只能單發、裝彈較為繁瑣和緩慢的情況下,巷戰的戰鬥形式更像是中世紀的白刃戰,所以,戰士的肉搏能力和殺人決定戰鬥勝負的關鍵。
烏德勒支是荷蘭城市,全為外國人的法軍自然不可能為了保護這座城市效死力,相反,騷亂發動者此時已經殺紅了眼,他們早就不顧一切了,因此,法軍即使數量眾多、紀律嚴謹,若要平定騷亂,也必然需要損失許多人。
為防止年輕的法蘭西士兵在這場無謂的戰鬥中喪命,路易特別調去了一個炮兵連,並囑咐步兵的指揮官要在城市中多使用火炮、少使用士兵。最終,依託着重武器的轟擊,法軍才能在損傷不多的情況下平定騷亂。然而,如此一來也造成了一個不良後果——烏德勒支的許多建築都被火炮轟毀或轟殘。
此次騷亂,烏德勒支平民傷亡超過百人,被掠奪的財物高達百萬里弗爾,至於其他的一些難以估量的如房屋毀損等損失更是難以估計。然而,這場意外的騷亂卻令路易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法軍一路秋毫無犯,因而路易無法像薩丁尼亞戰役時利用搶掠敵國來充當軍費,而今,烏德勒支被大肆搶掠,而搶掠所得又陰差陽地到了法軍手中,因此,他也就為國庫省下了這筆開支。
烏德勒支發生騷亂的同時,位於海牙的荷蘭議會已經鬧翻了天,阿納姆和烏德勒支的連續丟失更是令議員們完全分裂。
共和派的人一致主張與法軍談判,割讓某些利益來保證國家的獨立;王權派的人雖未當面反對,卻也並未同意,他們顧慮到自身的利益而無法下定決心與法蘭西議和,同時也因陸海軍全面敗退而無可奈何。
作為荷蘭執政的威廉五世,此時已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戰爭由他發動,他自然需要為戰敗負責,然而,荷蘭的執政已經與國王無異,即使是共和派的議員,也拿他這個執政沒有辦法。
威廉五世本就是一個沒有戰略思維的人,他發動對法戰爭的原因只是單純地覺得有利可圖,並未深思其中的利害關係。而今到了這危急關頭,他更是無法做出判斷,只能如一隻熱鍋的螞蟻,焦急地原地空跳。
議會一直在爭吵,從3月20日夜晚一直到吵到21日黎明,這時,共和派和王權派也想到了一個中間決定——掘堤。他們只法軍佔領了烏德勒支和阿納姆,並不法軍已經分兵去襲擊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沿海堤壩,因此,他們才會想出這個辦法。
荷蘭地勢低洼,許多地方都在海平面以下,許多地方甚至還是沼澤,因此,一旦將北海的堤壩掘開,海水勢必淹沒萊茵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一個世紀前的法荷戰爭中,當時的荷蘭執政、後來的英格蘭國王、奧蘭治家族的威廉三世,便是用這種方式阻擋住了全盛時期的路易十四的大軍。
這是一條妙計,也是現在唯一有效的辦法,然而,荷蘭民主制度的弊端在此時再度制約了議會的決策。議會議員們大多為貴族和富人,他們中有的是依靠航運、銀行業致富並成為貴族,有的是依靠土地、工廠致富並成為流人物,還有的是二者兼得,既有新產業,又有舊產業。而且,王權派和共和派的界定並非在新貴族或傳統貴族的身份劃分,新貴族中也有王權派和共和派,傳統貴族亦如是。
掘堤的建議提出後,立刻得到了新貴族的擁護,與此同時,傳統貴族們也立刻激烈反對了起來。新貴族大多與土地無關,他們自然不在乎那肥沃的田地和地的農民。傳統貴族也並非悲天憫人,他們唯一的財路便是那些土地,自然不願意看到土地有所損失,更重要的是,他們並不認為法軍的到來會令失去土地,因而在自身利益和國家存亡之間,他們寧可選擇犧牲國家來保存自身利益。
圍繞着應否掘堤一事,新一輪的論戰再度開始,然而,這一次他們沒能爭吵出結果來。
海牙雖然因為議會、政
第五百三十一章 俘獲威廉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