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八五零年,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一,貴林府衙前的廣場人滿為患,這裏正舉行出兵典禮。高台上,李鴻章、勞崇光、向榮並排而立,檢閱從眼前走過的綠營將兵。他們今天就從這裏出發,直奔清剿目標。
光西行省定編綠營兵二萬三千人,除了勤雜人員和空額以外,能夠上前線打仗的不過一萬四千人。為了這次清剿,向榮督軍不僅補充了空缺名額,而且縮編了勤雜人員的數量,使全軍作戰士兵達到了一萬八千人。
除此以外,他還利用和光東行省提督的良好關係,以協助防守為名,借調了兩千官兵。這就讓他有了兩萬大軍,可以直接開上這次清剿前線。
至於糧草後勤運輸等輔助性工作,勞崇光徵調了大約雙倍數量的民夫,和綠營原有、但是人數已經減少的糧草兵一起負責。
為此,勞崇光和向榮合作,已經在貴林和其他重要集結地建立了數座大型倉庫,儲藏糧草和其他軍用物資。
這些軍用物資倉庫,都分配了綠營兵防守。雖然防守兵力由於增加第一線戰力減少,可是勞崇光又調遣了雙倍的民團力量參與協防,可算固若金湯。
向軍門作戰一向勇猛,所以他帶出了的將兵也有一股彪悍的氣質。眼前走過的行伍,雖然服裝、兵器、隊列不太整齊,卻表現出了昂揚的鬥志,森嚴的氣勢。
向榮看着自己的得意成果,不住點頭示意,表示自己滿意的同時,也向通過的將官打招呼。
勞崇光不動聲色,知道這些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因為他明白這場清剿不是簡單的戰場對壘,強者一方自然取勝的可能大些。甚至是否兵力就強,他也沒有把握確定。
他的二千民團並沒有參與今天的檢閱。他甚至沒有讓他們到這裏來,而是直接開到了貴平,那裏是清剿的重點。他也不打算讓這張保命的底牌參與一般的清剿行動,只是在生命危急的時候才打出來。
李鴻章雖然表面平靜,古井不波,內里卻憂心忡忡。鷹潛這兩天向他匯報的情況實在不能讓他安心。
各種跡象表明,對方有高人插手了,十有八九就是曾大人擔心的麥軻,可是又找不到蛛絲馬跡能確定目標,更別提捉住對方了。
李鴻章和自己的護衛隊長探討過這個現狀。護衛隊長也沒有好辦法,唯有加強保護。同時,他也和自己的師門以及護衛總統領康福匯報,讓他們幫忙出主意對付。
這個護衛頭領出自少林,是寂字輩高手,與曾國藩身邊的僧人護衛是師兄弟。這位寂遠師弟的武功比其師兄寂高還要強橫,因為師兄出世比他早。他把這幾年工夫都花在了武功的提高上面了。
如果不是上次曾大人遇刺,因此授命康福為每一位手下干將都配備護衛,師兄也不會打擾這位嗜武如命的師弟。因緣際會,志遠就被任命為李鴻章的護衛統領,這次也隨同前來。他這個護衛隊和老曾的不同,沒有僧道俗尼各流派,而是清一色的和尚,都是志遠的師侄兒。
隨着大軍的開拔,這幾位大員也出發了。巡撫、督軍、欽差協辦三人一起隨軍前往清剿前線,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視了。
本來勞崇光可以不去;但是李鴻章堅持非去不可,他也就必須陪同了。同時,這勞崇光也是久經殺場,也是有這股參戰願望的。勞崇光的扈從裏面,也包括了他自己長久使用的護衛隊伍,其底蘊更是奇異——都是「改土歸流」中的前任土司後人。
作為滿清一方大員,自然是朝廷中樞推行「改土歸流」的堅定執行者,把原來土司的世襲特權剝奪,派外地的「流動官員」去管理土著,本來是一個你死我活的矛盾焦點之爭,但是勞崇光憑藉自己的嫻熟的政治手腕和親善的人格魅力,化解了無數冤讎,使這些老一輩土司各得其所,他們的後輩感恩戴德,投身效力,做他的護衛。
說起勞崇光戰場上真刀實槍的工夫,除了勇氣可嘉以外,武力水平實在不值一提。本來這些護衛的初衷是保護他不在土著區域受害,可是當他調往它處時,這些人不願意離開他,就變成了終身追隨。
至於向榮本身,這位終生軍頭,自然有自己的親兵護駕,其實整個中軍都是保護他的。不僅僅中軍,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也都護衛中軍,層層保衛。
這大軍行走,按部就班,加之今天是第
第185章 清剿大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