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棧道慢慢走出去,太陽很曬,卻阻擋不了雲落停步多拍幾張「海天一色」。
走出棧道,爬上一個小坡,就是那座建於1849年的燈塔,這座燈塔以幾乎筆直90度上下的階梯加上終年不息的狂風而聞名於世,登上30米高的塔頂,可以一邊感受從南極飄來的溫度,一邊鳥瞰一望無際的壯闊。
但是為了趕路,雲落只能放棄了。除了去了兩次「chapmansroad」天公都不作美之外,沒有上這個燈塔可能是此次行程中僅有的另一個遺憾了。
雖然做攻略的時候,雲落知道到今天是行車時間最長的一天,但云落忽略了「diazmu色um」的關門時間。
在開普敦這樣的大城市,有些景點可能會有較長的夏季開放時間,但在小鎮上,幾乎沒有分時開放的景點,博物館16點30關門,為了趕在關門前到達,納蘭澀琪和雲落都沒找地方吃午飯,只在路過的「kfs」汽車店買了點吃的。
納蘭澀琪要了個漢堡,雲落要了個奧利奧奶昔,小周只要了2杯草莓奶昔,邊喝邊開車,在他如此辛苦的趕路下,7終於在16點到達摸s色lbay(路線圖中的「c」。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bartholmeudiaz奉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之命。
率兩艘輕快帆船和一艘運輸船自里斯本出發,第二次踏上遠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繞過非洲大陸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1488年2月間,船隊駛入一個植被豐富的海灣,船員們還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裏放牧牛羊,diaz遂將那裏命名為「牧人灣」——摸s色lbay。
diazmu色um,r20/人。分為兩幢小樓,第一幢小樓是用來展示當地文化宣傳的。走出後門,在海灣邊另一幢黃色的石磚房才是真正的「diazmu色um」。
裏面展示了一個當年的航船模型,四周展示着葡萄牙航行者們的服裝、生活用品、航線地圖之類的,當然大多都是仿製品。
來這裏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那棵傳說中的「postofficetree」。自1488年後,就有不少葡萄牙航海者光臨摸s色lbay。1501年5月,當一支艦隊將要離開前,上尉將一些信息放在一個靴子裏掛在了一顆牛奶樹上。
2個月後,1501年7月7日,另一支船隊的航行者發現了這隻靴子,由此,這裏就成為了「郵政」的起源地。故事就是這麼簡單,而不是眾多攻略上相傳的「家書抵萬金」。現在所謂的「郵政樹」只是因為它的樹齡有500年。
後人由此推斷可能是當年那棵樹;靴子是無從追尋了,只能在樹下砌個「石靴子郵筒」。以供遊客投寄明信片。雲落把在開普敦就準備好的明信片都忘記在車上了,只能在博物館裏再買了張明信片,幸虧這裏有郵票。
給自己寄了張。後來發現,每個景點都售賣只屬於自己當地特色的明信片,不會看到千篇一律,也因此讓雲落每到一個地方都不亦樂乎地買上幾張。
納蘭澀琪和小周都沒進來,只能請一個老外幫雲落拍張投遞明信片的照片,誰知剛拍完。就看到他們倆跟着一個華國旅行團從大鐵門那裏走了過來,原來過了博物館開放時間。可以進來的看看戶外的風景。
其實博物館裏面真沒太大看頭,外面風景倒是非常不錯,下面的海灣很漂亮,但因為要在天黑前趕到oudtshoo,納蘭澀琪和雲落沒有太多的時間在這裏閒逛。
雖然時間緊張,可午飯已經幾乎放棄。晚飯就不能再馬虎了。小周又一次發揮了他尋覓價廉物美的餐館的本能。老外的飯點都偏晚,通常在外面使用的「看哪個館子當地人多就進哪」的方式,在這裏基本行不通。
兜了一圈,選了一家不是太起眼的路邊餐館,看上去有點象酒吧。戶外的位子面對着馬路,在那坐了會,覺得有點冷,換到了裏面,發現這家餐館分為一個大餐廳,一個小餐廳,不明白為什麼不打通呢,不過兩個餐廳的風格稍有不同。
雖然都以航海為主題,大餐廳更偏向於bar,小餐廳更適合喝茶吃飯。小周要了份魚餐,雲落和納蘭澀琪要了份t-波ne雞翅,這個套餐有米飯或薯條兩種選擇,雞翅給了小周一個,米飯歸納蘭
第一〇四八節 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