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從清朝開始就一直從事防火工作,俗稱救火隊。頂點小說極速跟新
說到林家為什麼會這麼熱衷於防火事業,還得從清朝開始說起。
最有名的就是林家一位祖宗曾大膽向乾隆皇帝諫言有關獄中夜晚不應該燈火敞亮的事情。
乾隆皇帝還真聽進去了,為此還對監獄的防火下了專門諭旨:「罪囚在獄,夜間本無需燈火,且小民常時入夕寢息,不留燈者居多,豈有犯罪系獄,轉徹夜予以燈照?雖矜恤亦不宜及此,並恐奸徒因有燈火或致放火,以圖越獄,尤非慎重,著傳諭刑部堂蠱查明,此項燈油因何給予,必系多年相沿陋例。如禁卒、坐監、看守、自應酌給燈油,至獄囚則不宜予以燈火。着即行妥議,尋議革除。」
可見,林家對消防工作有多重視,做得有多認真。
之後,乾隆皇帝設立了水龍局,提拔了這位老祖宗,專門負責滅火,也就是現今消防局的前身,且救火者賞金千文,林家也就是這麼家的。
為了能繼承祖上遺風,在消防治理方面有所作為,也為了感念老祖宗,林家大宅內至今存放了一架清朝時期的『人力水龍』,作為鎮宅之寶,保存完整不說,甚至還能正常使用。
這可是老古董,據說很多博物館像高價購買,都被林家人拒絕了,一直放在林家大宅的正門廳堂中。
『人力水龍』是當時救火最主要的工具,由一個橢圓形大木桶、兩個紫銅活塞缸以及一根橫木杆組成,使用時啟動橫木帶動活塞,用壓力將水從輸水帶中噴出。
一架『人力水龍』必須配備水桶十擔跟隨,所以那時的『消防員』,分為扛龍夫和挑水夫兩類,負責操作水龍的「消防員」每救一次火,就能領到賞金一千四百文,絕對算得上是個級大的『紅包』。
於是,在有錢,又有技術的情況下,林家和防火徹底結下了不解之緣。
儘管後來水龍局毀於太平天國戰亂,但林家依然和防火打着交道,後期也憑着略厚的家底干起了木材生意,且生意興隆,家產越來越豐厚,到了解放後,林家定居在x市,此後當x市是歸宗之地。
古人說的好,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這句話卻在林家身上沒起到什麼作用,林家這麼一路走來,基本沒窮過,即便在我國最黑暗的時期,包括文化大革命,這家人都沒怎麼挨過窮,頂多是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受了點苦,畢竟這個時期有錢也買不到吃的東西。
至於富,那就更不提了,別說三代,十幾代都富過來了,也沒見垮掉,倒不是運氣好,而是林家是出了名的家教嚴格。
不護短,不包庇,賞罰分明,這是林家的家訓。
聽說光是家訓就有兩百多條,每個林家後人都必須倒背如流,在這樣的家教下,林家還真沒出過一個歪瓜裂棗,可謂滿門功勳,滿門忠烈。
如今,林家在x市消防界處於執牛耳的地位,不僅如此還專門研消防產品,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旗下也有工廠,員工近千人,資產相當龐大,就算一家老小不幹活白吃飯,估計三輩子也用不完,但林家精神就是不許子孫後代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想有飯吃,就得自己找活干。
因為消防兩個字根深蒂固,所以林家的子孫們第一職業傾向都是消防員,且都幹得十分出色,林家也把當消防員作為對子孫的一種考驗,就像當兵入伍那樣,至少也得當個兩三年才有機會繼承家業。
皛皛看着這份厚厚的林家家史,對計孝南還真是有點佩服,人家說查老底,查老底,他還真把人家的老底都掀了出來。
不過,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林家這麼牛逼的,她突然想到林默,原來這傢伙是豪門子弟,真是沒看出來,這也證明了林家的家訓有多麼深入後輩子孫的心裏,林默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低調的半點豪門貴胄的影子都看不到。
真是有點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的風範。
看完林家家史,她又拿起另外一本厚厚的檔案,這裏頭則是對林家目前成員的概述。
林家現在的大家長是林朝英,已經八十歲了,有四個兄弟,一個妹妹。
四個兄弟,兩個已亡故,還有兩個在火災救援時殉了職,唯一的妹妹健在,但罹患了老年痴呆症,需要人照顧。
林家一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