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兩日談仁皓與郝東覺都將精力用在了艦隊航行與偵察工作上。因為郝東覺是航空兵出身在航海方面確實有所欠缺談仁皓不得不親自肩負起這個工作。航空偵察是郝東覺的強項這自然不需要談仁皓去操心了。
兩天內的事情不少驅逐艦拉響了四次警報可都證實是虛警聲納探測到的是鯨魚而不是潛艇還有一艘驅逐艦上的炮手將浮到海面上換氣的藍鯨當作了一艘潛艇(藍鯨噴出的水柱與潛艇浮上海面排水時的情形有點相似)結果還用火炮亂轟一氣。
談仁皓最擔心的也就是美國的潛艇他有點後悔沒有向參謀長多申請幾艘驅逐艦。這些驅逐艦在艦隊防空作戰的時候貢獻不會很大主要是其防空火力太薄弱(相對於重巡洋艦與大型防空巡洋艦)但是在艦隊中驅逐艦的位置太重要了沒有了驅逐艦那些大型戰艦就會成為潛艇的活靶子甚至連還手的力氣都沒有。八艘驅逐艦確實太少了一點應該在出的時候申請多要幾艘驅逐艦就算是那些老式驅逐艦也比沒有強多了。
偵察方面更讓談仁皓頭痛為了避免艦隊暴露郝東覺在確定偵察線路的時候嚴格的限制了偵察機的活動範圍這實際上就降低了現敵人的概率。魚與熊掌不能兼得要想提高現概率就必須得擴大偵察範圍而這就有可能讓偵察機暴露在美軍的視線與雷達探測範圍之內。
偵察機有兩次差點就逮住了一支行蹤詭異的艦隊一次因為天氣突然變化偵察機沒有立即跟上另外一次則是在夜間那架負責巡邏的水上飛機錯誤的將艦隊裏的微弱燈光當作了星光(夜晚海天線上的燈光很容易被當作星光)回來之後飛行員才覺得那有可能不是星光而是戰艦上的燈光。錯過了這兩次先現敵人的機會。讓談仁皓扼腕不已可他又同時覺得這中間有問題。
三十一日傍晚前大概五點五十分地樣子一架擔任偵察巡邏任務的「魚鷹」在烏利西環礁與索羅爾環礁之間第一次現那支神秘艦隊。因為當時艦隊有明確的規定在偵察機確定敵艦隊內有航母的時候才能出電報而不能隨意送電報(主要就是為了避免在使用無線電的時候暴露位置美國在加羅林群島上部署了大量的無線電探測站)這架偵察機沒有立即報可當它跟上去的時候。艦隊進入了一片雷暴區偵察機在附近徘徊了半個小時這才不甘心的返航了。回到艦隊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半左右。
當晚十點三十五分從「李靖」號大型防空巡洋艦上起飛的一架水上飛機在沃埃萊環礁東北面大概75海里的地方再次現了這支神秘艦隊。兩次接敵的間隔時間不到五個小時而且兩處地點相距大概14o海里。這架水上飛機沒有確定那是艦隊是飛行員在回來之後覺得那很有可能是艦隊這才向上級報告。
談仁皓收到第二份偵察報告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一點半了他是被參謀軍官叫起來的。
「這是兩次接觸的地點。」
晚上是郝東覺在值班談仁皓趕來之前他就已經在海圖上把偵察機與敵艦隊兩次接觸的地方標了出來。「直線距離大概14o到16o海里之間。偵察機上的導航設備沒有那麼精確。」
「有沒有敵艦隊航向的數據?」
談仁皓一邊說着。一邊扣上了紐扣既時是在熱帶海域夜間都很冷。
「第一次有。第二次沒有。」
郝東覺一邊說着一邊拿起了鉛筆與比例尺很快就在海圖上表明了敵艦隊地航向度。「就是這個情況第二次接觸的時候距離太遠了而且飛行員自己都無法肯定那是艦隊裏的微弱燈光而不是星光。」
談仁皓趴在了海圖桌上仔細的看了起來。
第一次接觸的時候敵艦隊正在以24節以上的度(這個可以通過戰艦在航行時產生的激波來做大概判斷偵察機的飛行員與導航員都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向東北方向也是大概朝着關島的方向航行。第二次現時。飛行員連是不是敵艦隊都無法確定就更難以確定敵艦隊的航向與度只能大概判斷這支艦隊是朝東航行的。
「能夠判斷出規模嗎?」
談仁皓站了起來這時候一名參謀把剛沖好的茶送了過來。
「第一次接觸時飛行員確定敵艦隊的規模在十艘左右其中至少有四艘大型戰艦但沒有辦法確定是否有航母。接觸地時間太短暫了而且當時這一海域的天氣很糟糕。」
郝東覺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