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着萊城,不列顛群島,所羅門群島,以及所羅門海附近其它島嶼的爭奪戰持續了一年有餘,這是自馬里亞納群島爭奪戰之後,唐美兩**隊太平洋上第二次大規模廝殺,而且是開戰以來,兩**隊交戰時間長的一次大規模戰役,後以美軍的主動撤退而結束。
圍繞着所羅門海周圍的島嶼,據點的爭奪戰的持續時間遠超過了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不過,這實際上是一場由眾多小戰役所組成的大戰役,從戰役的緊張程度,以及規模上來看,實際上比馬里亞納群島戰役還是要差一點的。
這次戰役總體戰略上反應出了唐美兩國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之後都進入了疲憊狀態,而且雙方之間的戰略平衡並沒有被完全打破,所以才會拖上一年多,而終甚至沒有來一次總決戰,以美軍主動撤退,收縮防線的方式而結束。
馬里亞納群島戰役是唐美兩國第一次正面碰撞,而當時,唐帝國海軍的實力正處於頂峰狀態,特別是以凌厲的反擊擊敗了日本之後,唐帝國海軍不僅實力大增,而且士氣,鬥志方面都達到了頂峰,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同樣,美國通過兩年的準備,積聚了戰鬥力,而且美國海軍是一支生力軍,雖然士氣,鬥志,官兵的素質,以及戰爭經驗方面比唐帝國海軍差了一大截,可實力上,並不比唐帝國海軍差,不然也不可能開戰初期就偷襲唐帝國艦隊,並且差點導致唐帝國海軍轉入戰略防禦。
正這種情況下,雙方馬里亞納群島上的爭奪可以說是異常的激烈,而且戰役進行得極為緊湊,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唐帝國派上了幾乎所有的艦隊。還有強悍的陸戰隊,精銳的航空兵,而美國海軍則將積蓄的力量全都爆發了出來。因此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中,雙方你來我往,互有攻防,打得異常的激烈,戰局也數次波動,直到美國海軍失去了反擊能力之後。唐帝國陸戰隊都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才打下了關島,取得了戰役地勝利。
經過了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之後,對交戰雙方來說,好的選擇是休養一段時間,等元氣恢復過來之後再發動進攻或者是反擊。可同時,交戰雙方也都意識到,如果停止進攻或者反擊,那麼對手也將恢復元氣,而結果就是與對方再打一場馬里亞納群戰役式的大決戰,而且雙方都不能完全肯定自己將是決戰的勝利者。此情況下。休整是不可能的。
自己休整也是給敵人機會,那麼,就必須要進攻。或者是反擊,絕不能讓敵人得到喘息的機會!
從戰略層面上來看,雙方的決策實際上都是正確的。
唐帝國是馬里亞納群島戰役地勝利者,那麼就應該乘勝追擊,敵人緩過氣來之前擴大勝利,鞏固勝利,同時進一步打擊敵人的士氣,消耗掉敵人的力量,朝着後的勝利前進。美國作為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的失敗者,清楚穩住防線。擋住敵人的進攻有多麼的重要,而被動防禦的結果肯定是失敗,因此選擇戰役性的反擊,通過主動反擊來擋住敵人的進攻,拖住敵人地步伐自然是好的選擇。
唐帝國選擇的戰略進攻方向是西南太平洋,其終目的是攻佔澳洲大陸,剪除美國地羽翼,並且控制資源極為豐富,而人口又很少。離美國本土上萬海里的澳洲大陸。至於進攻澳洲大陸的重要性,戰略價值,這一點前面已經分析了,所以不再累述。
美國選擇反擊的方向則是中太平洋,而其終目的是要打回馬里亞納群島,以此向唐帝國本土進軍,甚至讓日本恢復戰鬥力。這一點的戰略價值,以及重要性前面也做過詳細闡述,所以也不多說了。
正因為交戰雙方的戰略進攻與戰略反擊的方向不一樣,結果導致所羅門海這邊的戰鬥久拖不下。
唐帝國兵力上的優勢是西南太平洋上獲勝地基礎,而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戰場距離唐帝國近,而且唐帝國的中心是東南沿海,因此不管是補充給艦隊的戰艦,還是運送到戰區的部隊,作戰物資,都可以快速的到達。相反,戰區距離美國本土遠,糟糕的是,美國的工業中心是東海岸與五大湖地區,不管是艦隊,還是作戰部隊,物資都需要繞上半個地球,而且還全部得經過巴拿馬運河才能進入太平洋。這樣一來,不但為前線部隊補充兵力與物資困難,而且艦隊與船隊通過巴拿馬運河的時候都唐帝國情報組織的監視之下,結果導致美軍的行動被唐帝國掌握,戰略上極為被動。終,
第十卷鎖鏈群島第七十四節南下的通道封推第九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