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他真想造反,真想自己當皇帝?
想到這兒,崇禎皇帝已是戰戰兢兢。
就在前不久,自己是抱着大奸臣魏忠賢的大腿,才讓自己的哥哥讓位於自己。雖說這幾年慢慢收拾了魏忠賢,但是對於號稱「九千歲」只差一點點就當了皇帝的魏忠賢,還是心有餘悸的。
還有,往前數個幾百年,燕王朱棣,放着好好的王爺不當,非要當皇帝。結果,這一當還真就當成了,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還從文治武功各個方面把自己粉飾成了「千古一帝」。
相比於朕做皇帝都這麼艱難,難道你袁崇煥想當燕王不成?
歷史,總是由強權者寫就的。
崇禎皇帝是個兩面性非常強的人,一方面,他有成為一世雄主的信心。而另一方面,他一點兒也不自信,認為袁崇煥比他強,甚至還有些嫉妒袁崇煥。久負成名,難保不懷有二心。
萬一袁崇煥真的想當皇帝,那自己可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別說,還有可能真是這樣。袁崇煥一貫料敵在先,甚至算計起自己人毛文龍來,也是從不走空。那麼,他要是真起了異心,算計起朕來,肯定也一算一個準兒。
如果他真的勾結清兵,那就一定是奔着做皇帝的目的來的。一方面假借抵抗清兵,正好帶兵入皇城;另一方面卻藉機加強防衛,控制整個皇宮大內。
真要是這樣,自己可就真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
而歷史,不是由勝利者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麼?
崇禎皇帝越想越想真,到了後來,他真的認為袁崇煥就是這麼想這麼幹的。幸好自己有所警覺,沒讓袁崇煥帶兵入城。所以,袁崇煥見沒有什麼機會,就和皇太極象徵性地打上一打,再讓皇太極退去。
可這一退,卻是以退為進,袁崇煥就成了絕世英雄、人心所向,以後再想阻止他帶兵入城,可就難了。
別說大臣們不答應,老百姓也不答應。再不讓人們心目中的戰神袁督師入城,這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麼?
想到這兒的崇禎皇帝,已經是惡從膽邊生。
沒過多久,他就順水推舟地接受了兩個人情。
一個是魏忠賢的徒子徒孫們對袁崇煥的構陷。袁崇煥本來和魏忠賢處得還行,但畢竟道不同,所以魏閹餘黨極其憎恨袁崇煥,甚至因為袁崇煥和崇禎皇帝走得近,就把被魏忠賢被皇帝扳倒的怒火全部發在了袁崇煥的身上。
要是在以前,崇禎皇帝是全力維護袁崇煥的。可是,這會兒心裏起了變化,有意「遺而漏之」,袁崇煥就遭殃了。
魏閹餘黨構陷袁崇煥的兩條,一條是謀殺島帥毛文龍,另一條則是勾結清兵,在被崇禎皇帝「遺而漏之」後,可謂刀刀見血。
可是,崇禎皇帝還不知足,又接受了另一條順水人情。
那就是打不過怎麼也打不過袁崇煥的皇太極放出來的「軟刀子」:袁崇煥自己想當皇帝。
這兩條順水人情一出,袁崇煥也就無可奈何地走到了生命盡頭。
於是乎,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隨着袁崇煥被抓下獄,最後定罪,竟然是最為殘酷的「剮刑」。
而那些在廣渠門之戰時高呼袁督師威武、奉之為戰神的百姓們,在這時竟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看到袁崇煥受刑,他們不但不憤慨,反而拍手叫好,甚至紛紛分而食之。
當時民眾之麻木,可見一斑。
當然,這時的崇禎皇帝,笑了。
可是,沒過多久,他卻再也笑不出來了。李自成殺入北京城,沒有袁督師護衛的他,抵抗不住,甚至連逃跑都沒了心氣,最後吊死在煤山上。
縱觀這段歷史,提及謠言,總是讓人痛心不已。
謠言,其實真正毀掉的,不是被傳謠的這個人,而是這個人在他主子心裏的地位。
這個主子,在古時候,就是皇帝。在如今,則是組織和人心。
因此,用謠言毀掉組織對王亦選的信任,毀掉老百姓對這位市委書記的愛戴,只需要一句謠言而已。
在高平順看來,這第一條退而還之雖說高明,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一條更勝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