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常長嘆一聲,看着蔡邕說道:「蔡伯父,為何教化平民如此困難?百家學院不僅給了他們優越的學習環境,還有豐厚的獎賞,然而他們卻並非真心實意為了學習,卻是為了這些獎賞,實在是>
也怪不得袁常如此長吁短嘆的,而是當初在渤海郡建立的百家學院跟袁常心目中所期望的大相徑庭。
在隋唐的科舉制提出來之前,讀書基本都是士家大族才有的權利。寒門子弟除非被哪個士人看中,然後會收為弟子,接着也被打上士家大族的標籤。如此一來,政權基本就被士家大族給掌控了,這顯然對於寒門子弟,平民百姓而言並非是件好事。即便是隋唐創建了科舉制,在當時也多是世家大族的子弟當選,平名百姓沒什麼希望。直到武則天屠殺世家大族,再經歷五代十國世家大族的屠殺,宋朝開始,平民子弟才逐漸通過科舉制進入官場。
而袁常建立百家學院,便是想讓平民百姓通過學習,改變他們的社會地位。誰知道,當初那些進入百家學院的平民子弟,都是為了獎賞而去,根本不是為了學習。對此,袁常內心是極其失望和失落的。
&牧,教化世人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以利益誘之,也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
蔡邕捋了捋鬍鬚,平靜的說到。蔡邕雖是世家出身,然而並沒有世家大族那種私心和狂傲。對於袁常提出的教化天下萬民的思想,蔡邕自是非常贊同。看蔡邕教育蔡琰的方式。便知其不拘一格的做法。
&伯父所言甚是!」
袁常想了想,蔡邕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就如前世的時候。學校設立的獎學金制度,最終只是培養出了一堆死讀書的學生。能拿獎學金的人,最後到社會上還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看來,要真正改變平民的思想,要從娃娃抓起,讓他們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事,而非是為了獎勵而來。就如前世的時候,九年義務教育,不用任何一個人說。家長等孩子到了年紀,都知道要送孩子上學,便是這個道理。
要做到這個程度,那麼,紙張的改進,和印刷的改進也就要提上日程了。
雖然經過蔡倫的改進,紙張已經可以用來書寫。然而,能夠用來書寫的紙還是太貴,不要說平名百姓。便是世家子弟一般都用不起;此外,文化的傳播,還需要有印刷術的輔助。現如今的著作都是靠手工抄寫,在抄寫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遺漏或者錯誤。以致於出現了通假字。而現在的紙因為粗糙,不易下筆,用印刷術實現統一作業就有些困難。故此。當務之急還是改善紙張的質量。出了紙張和印刷術之外,規定字體版本也很重要。否則,自秦漢以來。主要使用的是小篆、隸書,小篆和隸書生澀且不易書寫,袁常自然也是要改變。
袁常看向馬鈞說道:「德衡,現在有一個任務交給你,那便是改善紙的質量。你可以在蔡侯的基礎上,改變造紙的材料試試看,例如用竹子,樹皮等等。若是能成功,那便足以載入史冊了!」
對於造紙,袁常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用竹子和樹皮,反正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現在再改進一番而已,以馬鈞的能力,想來不難做到。
&下遵命!」
說起來,馬鈞對於發明是非常感興趣,而且天分也很高,至於說能否流芳百世,名垂千古,馬鈞並不是很在意。
說起來袁常將渤海郡的人馬全都調到幽州來,其實也有一點是因為對於百家學院的失望。否則,當初他在渤海郡費心費力創建了百家學院和中科院,也不至於如此輕易放棄。中科院還好說,還沒有完全建立好,只要有人,在幽州可以重新建立。而至於百家學院,當時都已經步入軌道了,只是因為失望,袁常也就沒有絲毫的惋惜。如今只要將紙張和印刷術改進,將學識思想普及,到時候平民子弟來學習,想法自然也就不一樣。
等百家學院的問題談完了,袁常看了看在場的幾人,除了蔡邕,馬鈞之外,便是郭嘉,趙雲,典韋,韓恂,于禁,太史慈,還有一個秘書蔡琰。而荀諶,劉和,公孫續等人,袁常並沒有將他們留下來,因為袁常想要提出的一些變革,對於他們來說,會是一件損害他們利益的事情。
&位,之所以將你們留下來,是因為我有一些想法想要提出來,或許會損害到大家的利益。但是,這些想法對於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