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許攸如此委婉動聽的勸諫,袁紹又哪裏還會想着對幽州出兵。只是,不得不說,袁紹果然還是那個尿性,註定是無法改變。
「子遠所言甚是!」
袁紹先是誇獎了許攸一番,緊接着話奉一轉,譴責到:「然則,承志終究乃是我弟,其欺騙我的行為,我不能不追究,否則,別人會如何看待於我?我這便遣使前往幽州,讓承志對此事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然,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至於袁紹如何個不客氣法,那就無人可知了。
「諸位,承志之事暫且放到一邊,如今朝廷已經下令讓我領青州和并州,對於這二州的守將,諸位認為何人可以擔任?」
駐守一州,最適合的自然是將領,特別是有帥才的將領。一個州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戰事,倘若由一個謀士來駐守,又該由何人來抵禦敵人?畢竟歷史上像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這類能夠出謀劃策,又能統兵的謀士太少了。縱觀整個東漢末年到三國再到西晉這一段時間之中,也就諸葛亮,司馬懿,周瑜三人有如此才能,而姜維若非有諸葛亮的傳授,自然也做不到,而且,跟諸葛亮相比,姜維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再看看袁紹麾下,最被袁紹器重的顏良、文丑二人,讓他們上陣殺敵那是自然沒有問題。只是,讓他們駐守一州,進行管理,那問題可就大了。袁紹麾下的每一個謀士,都很清楚,若是把如此責任交給顏良和文丑,那就相當於放棄一個州的治理了。而除了顏良和文丑,接下來排名的也就是張郃和高覽了。
張郃的能力毋庸置疑。連諸葛亮都甚為忌憚,在原本的歷史上,還是有着五子良將的身份。怎麼說,張郃駐守一州都是綽綽有餘。至於高覽。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多,只是有一點是那是肯定沒有疑問的,那就是高覽素來都是跟隨張郃,與張郃同進退。其實,從這裏也可以看得出,高覽的能力應該也是不俗的。張郃的能力已經不用說明了,既然如此,張郃不與袁紹麾下最為出名的顏良、文丑二將交好。反而跟高覽交好,這難道沒有問題嗎?真想只有一個,那就是高覽的能力不弱,張郃才會與之交好。歷史上張郃是被諸葛亮設計害死的,而對於高覽的生死,似乎並無記載。在演義里,高覽在征討汝南劉辟的時候,被趙雲一槍刺死,這顯然就有些不合理了。畢竟高覽能夠和許褚、徐晃戰的不分勝負,而且。在長坂坡之時,高覽還有過與張飛的戰鬥。征討汝南劉辟乃是在長坂坡之前,顯然演義里的這段記載是不符合歷史的。
張郃和高覽的能力自然是沒有問題。可惜,袁紹並不是很了解,或者說,張郃和高覽二人根本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而且,對於張郃和高覽的個人品行,也是褒貶不一。其根源還在於,張郃和高覽二人臨陣投敵,這便成了他們二人難以洗刷的污點。
官渡之戰時,烏巢被曹操突襲。袁紹派張郃和高覽前去救援;而郭圖因為獻計失敗,便想要誣陷二人。於是跑到張郃和高覽面前說。因為二人救援不及,導致烏巢糧草被毀。袁紹要砍他們二人的腦袋;另一邊,郭圖又跟袁紹說張郃和高覽未能完成任務,畏懼之下想要投靠曹操。於是乎,袁紹就派親信士兵去查證,張郃和高覽看到袁術派親信士兵前來,還以為是要來抓他們的,立馬就跑到曹操麾下投效。
這整個過程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存在了很多的疑問。
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郭圖曾經反駁了張郃的計策,張郃不是傻子,難道看不出郭圖對他的敵意?而這個時候,郭圖卻又跑出來跟他說袁紹準備砍他的腦袋,其實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況且,倘若心中坦蕩,跟袁紹當面對質,所有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可是,張郃和高覽偏偏沒有想過解釋,而是直接乾脆的就跑到曹操麾下去效力,很顯而易見的,張郃和高覽其實早就有投靠曹操的想法,如今只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r">。或許,張郃、高覽二人投效曹操的過程並沒有那麼複雜,只不過因為記載這歷史的乃是魏的史官,將張郃和高覽美化了一番,才變得如此艱難曲折。
而至於張郃和高覽為何有投效曹操的心思,其實,說白了也很簡單,那就是得不到重用。
顏良和文丑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是在虎牢關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