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總是用一些可能之類的詞語,讓我現實中說話也帶有這樣的口吻,總是覺的自己的認識是有誤的,不能夠這樣斬釘截鐵地下個結論,總是說的比較模糊,這樣聽的人,就不舒服了,聽了和沒聽不是一樣的,既然不確定,那就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說起來,確實好像也是非常有道理,這裏又用了好像這樣的詞語,讀起來真的比較怪異,不過這對於思考是有好處的,這倒是是正面的。
真是這樣了,最近總是越發這樣看待一件事情了,無法確定,猶豫地探索着,不過,想清楚的事情,還是說的非常明確,自己也很確定的,這裏就有一種懷疑,感覺多人物描述是否就是一種人格分裂的症狀,如果是一個人在寫的話,那這個人確實有這樣的症狀,只是輕度和重度之分。
那過於關注別人的生活,關注的數量多,或者看了很多書籍,這樣就被誘導分裂生長了,導致了自我的喪失,產生分裂人格的狀態,這應該是現代環境誘導導致的,以前只是書籍,流傳也不廣,這樣人們人格分裂的狀態並不嚴重。
現在這個時代,網絡存在,眼界的開闊,就讓人格分裂變的特別嚴重,很多適應不了這種環境誘導,導致急躁,抑鬱,人格分裂。這是時代的發展,我們是改變不了這樣的生存環境的,所以必然受到這樣的誘導影響。
如何保持自我,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這需要自己的努力,這個時代必然也會發生很多進化行為,就像我這樣的,必須突破出來,為了適應這樣的環境,有些有單一信仰的人也可以避免這種事情,不容易人格分裂,只是有時候,這種信仰會也讓一個人進入極端狀態,這也是誘導生長模式的一種證明。
寫作果然是一種比較高危的工作,這是說那些用情感在寫的人,一般最好用一個主角一路寫下來好,最好不要出現其他配角角色描述,這樣就不用分裂人格了,不過這樣看上去不怎麼好看。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設計好每個角色的人格,然後套上去用,這樣寫起來可能沒有情感投入,並不讓人動情,感覺就像一種敘事了,在歷史中,那些寫作者可能確實是人格分裂的越厲害,寫的作品好看。
現在合作寫作多了起來,這樣看起來也是比較好看的,只是需要中間進行一些鏈接處理,處理的平滑,讀者就看不出來,處理的不好,就有很多痕跡存在,看起來轉折處有點生硬。
我也是一個人在描述,都是個人自己情感的想法,這樣看起來是連續的,但是也不是分裂出來人格的,很多可能是人格轉化,不是分裂,不過這樣的症狀也是很怪異的,人格轉化,自主的轉化,還是一種奇怪的狀態。
要完成這部作品,即使知道了這些,還是需要繼續用這樣的方式寫,不要問為什麼,可以回復就是我想要寫出這部作品,這很多時候就避免不了,除非我不寫了,實際上說,即使不寫又怎麼樣?
對我來說,好像沒有怎麼樣,對於有些讀者來說,這算是一個遺憾,其實主要我放不下的是自己的思考,感覺這很有用,能夠訓練我的思考能力,而且讓我增加一些認識,無可取代,這種感覺我是親身體會的,知道自己到底成長了多少,這就是好處,是我無法放下的一個原因吧。
不過不用這樣拼,可以慢慢進行的,可能為了爭取一些時間吧,可能這是我自己的短視,這樣讓自己壽命減少的寫作方式,說不定還不如慢慢寫獲得的認識多,而且越往後,年齡越大,經歷就越豐富,想法也同樣會出現不一樣的轉變,這樣認識也自然就不同了。
這樣想是想不出來的,可以嘗試一下,去做一下就清楚,是否這樣了,慢下來,看看是否會有其他效果,這本來就是這樣實驗的過程,這樣四處蔓延地思考者,如果剛開始就沒有做好一種將自己也當局外人的準備,很有可能就會徹底迷失在思考的海洋中,這樣多認識存在,而且很多可能是猜測的,持續這樣長時間,不迷失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能將自己也當成自己的局外人看待。
不僅看待自己的認識,思想,也看待自己的身體現實行為,這很詭異,做一個完全獨立的局外人,而且是對自己所有的一切獨立,這樣的我到底是什麼?帶着一種神性的純潔眼光看待這具身體所有行為。
這算是人的神性存在嗎?這種我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沒想到
雜談散記-可能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