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特殊情況,學員這樣選擇的話,教員和家人會勸導的,不過如果他一定要這樣選擇的,那只能教了,這畢竟都會是少數的,不過真實情況就是這樣的,天賦和喜歡會產生嚴重的衝突。
孟汶雯被教導的是所謂的主謂賓,也就是「名詞(主)是(謂)名詞(賓)。」這樣的表達方式,就像「自行車是車。」這樣表達剛開始孟汶雯很不習慣,因為受其他的人的影響,表達的時候並不是這樣的形式,不過接下來,就慢慢知道了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個系統性的教學過程。
當學到指代性詞後,就變的正常了,就像「這是自行車。」,「那是自行車。」,這就是孟汶雯看到那輛自行車,後來可以不用實物來表述的,不需要指出實物來表述,連續性存在就可以讓聽的人明白這種指代性詞說的是什麼,不過不是現在,孟汶雯必須先學到這種結構,而且在心裏清楚明白這種結構。
孟汶雯學習這個過程並沒有這樣快速,教員還是要進行考核的,看孟汶雯是否已經清楚知曉這種架構,能夠很輕易地應用這種架構,在孟汶雯他們知曉這種架構後,就進行下一步教學了。
這裏比較難整的是,怎麼保證同步,如果這樣快速推進進程,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大群人的事情,當不同時間段有不同的人進入這個教學環節的時候,怎麼進行同步,這看起來是不能同步起來的,這也是最大的麻煩。
如果這教員有分身術,或者先錄製了教學方案,或者直接用教科書,讓學員自己看懂,那就可以進行這種進程提拔過程了,考核如果也是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那教員可以通過一種系統輔導學員的話,解答學員的疑問的話,那就更加智能的教學方式了,這真是完美的方式來培養學員,也優化了教學的效率,資源,這就是在不停地碰到現實細節的時候,孟五藏他們想辦法優化了學堂的教學模式。
現在這種階段讓孟汶雯看教科書可能有點難度,至少需要他們過了這種閱讀障礙後,才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也許先錄製的教學方案可以,也許不行,畢竟孩子還太小,不可能在沒有人看着情況下學會這些操作,自主學習。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前面基礎階段可能不能分開,需要同步進行,至少保證大部份學員通過這樣的一個階段,然後才開始後續的這種教導模式才是最好的,至少要他們學會基本閱讀教科書。
現在表達情感的詞還沒有出現,是冰冷的語句,在現實中親身去經歷一次教學過程,可能沒有在書中有人帶着去經歷一次教學過程有感覺,有效果,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本來不想這樣仔細描述出來,列舉一下就一筆帶過了,不過畢竟能舉一反三的人比較少,不詳細描述出來,能真正知曉的可能的不多,也許會想歪掉,算了,當作湊字數吧,稍微花點筆墨,詳細描述。
其實形容性詞語應該是這個時候記的,「這是一輛漂亮的自行車。」形容詞有很多,其實都是用來描繪賓語的,也可以用來描繪主語,說實在的,現在我這樣寫的語句,不知曉是否符合規範,這應該算是字的組合語言了,沒有多少規範在裏面了,能看懂就可以了,這應該是語言學到最後,會變異成的一種表達方式,一種個性的表達方式。
我的個性表達方式,不用學,學正規的,以後自己創造屬於自己個性的表達,當然,表達,這意思就是說,你需要讓看到你表達的人,能夠明白,你寫的意思,你敘述的內容能夠被看的人看明白。
一般這個時候,形容詞記的差不多了,或者知道的差不多了,能自由形容名詞了,已經考核通過後,就學第一人稱感覺表述了,使用「我」來做主語了,學自己的感覺,真實的感覺,比如你看到「這輛自行車。」表達自己的真實感覺,「我不喜歡這輛自行車。」你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你真是不喜歡這輛自行車,我就知道你的心情了,你不能不表達,上前用腳踹這輛自行車,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
當然你不也不能虛偽,明明自己不喜歡,卻說自己很喜歡,當然如果你懂事點,知道這輛自行車是怎麼來的,是某人的心意,你說自己喜歡這輛自行車,實際上你暗含的意思是你喜歡某人。
好吧,不這樣教你了,這樣太複雜了,畢竟現在是初級階段,不
用眼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