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夫雖然沒有看懂論文究竟講了什麼,但是有曼因斯坦強力推薦,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幾篇文章一定是開山之作。
這種事情,他可不想和曼因斯坦分享這份榮譽,而且曼因斯坦的榮譽已經夠多,不在乎少這麼一點點。
當年的的布林布爾就是眼光毒辣,那篇只有兩頁的短文——有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論文,成為《nature》歷史上最著名的文章,布林布爾也因此名垂青史。
當年布林布爾並不是不審稿,而是他審稿的方式與眾不同,他有自己的判斷方式。
有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論文,由卡文迪什物理實驗室主任布拉格推薦,布拉格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憑這一點足夠證明論文的價值,而且布林布爾的直接判斷,這篇論文談論的東西雖然是假說,但是將會開啟一個時代,於是他毫不猶豫將這篇「假說」短文加急發表。
現在曼因斯坦從德國飛過英吉利海峽,只是為了這4篇文章,而文章里的「精微解剖」概念,傑夫博士似懂非懂,這並不影響他使用自己的主編權力加急發表。
《nature》就是這樣,編輯的大腦決定一切!
150多年的歷史,《nature》的這種審稿方式屢試不爽,頻頻爆發驚世駭俗開啟時代的文章。
——
解決了《nature》,曼因斯坦沒有停留,隨即啟程跨越大西洋趕往美國麻省,他絕不放過楊平的每一篇文章,必須讓他的所有論文全部發表。
此時,曼因斯坦並不知道楊平發表在《cell》期刊的5篇論文的具體內容,只知道他往《cell》已經投稿5篇。
曼因斯坦精力充沛,抱着自己的牛皮公文包,在飛機上睡了一覺,一到美國麻省,《cell》的主編魯本凱爾親自開車接機。
魯本凱爾,遺傳學家,哈佛大學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一位傑出的主編。
曼因斯坦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他是學術界每一個人都會肅然起敬的學者,幾乎所有涉及醫學類的頂級期刊主編沒有不認識曼因斯坦的,而《cell》期刊,曼因斯坦獲諾貝爾獎的兩次成果都發表在這裏。
要論私交,CNS的三大主編,《cell》的魯本凱爾與曼因斯坦的交情最深。
飛機晚點,降落的時候已經是深夜,魯本凱爾在機場足足等了兩個小時。
魯本凱爾在電話里知道曼因斯坦有急事,但是不知道是什麼事,想必是換頭手術取得突破,可能涉及一些倫理問題,不方便在電話里聊起,以免落人口實,所以才急匆匆地趕來會面。
如果真是這樣,說明曼因斯坦已經在神經修複方面取得突破,那麼,他極有可能破歷史,獲得第三次醫學類的諾獎,那將是歷史上的奇蹟。
在機場的出口,魯本凱爾終於見到老朋友曼因斯坦,他張開雙臂熱情的擁抱對方。
「我的老朋友,你應該從容一些,不必如此匆匆忙忙。」
「不,有些事情可以等到明年,但是有些事情卻不能等到明天,不用回你們的總部,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先讓我吃點東西,喝點咖啡。」曼因斯坦肚子已經咕嚕叫喚。
「老地方?你知道的,那裏非常安靜,很方便說話。」
魯本凱爾看到曼因斯坦眉飛色舞的表情,幾乎可以斷定,他在神經修複方面已經取得突破,這真是個大喜事。
兩個老朋友上車,魯本凱爾駕車轉入郊區,來到一家比較偏僻的咖啡館,這是魯本凱爾朋友開的,他停好車,直接帶曼因斯坦上二樓一個單間,每次來美國,曼因斯坦與魯本凱爾就在這裏敘舊。
兩人坐定,熱咖啡端上來,緊接着就是牛排、香腸與麵包。
魯本凱爾興奮地說:「老朋友,讓我猜猜究竟發生了什麼,你的表情已經出賣你,是不是你的實驗取得進展?神經修復獲得巨大突破?那樣的話,換頭實驗指日可待,用猴子做實驗想必很快能夠成功,暫時用猴子做實驗吧,不過倫理這一關還是會有很大的壓力。」
曼因斯坦狼吞虎咽後,搖搖頭:「沒這麼快,我來美國另有其事。」
說着隨身攜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