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宋子墨和小莫牽引,持續了幾分鐘。筆硯閣 m.biyange.com
張教授把手搭上去,輕柔的拿捏。
摸骨!這是手法正骨的首要技術,隔着皮膚肌肉,要能感受到裏面的骨塊,有多少塊,每一塊什麼形狀,處於什麼位置。
傳統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新的正骨八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曲、提按端擠、搖擺觸碰、夾擠分骨、折頂迴旋、按摩推拿。
無論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中西結合,手的觸摸都放在第一位,這是後面所有技術的基礎,沒有它,後面的技術無法施展。
所謂手法,一切全靠雙手的感知與操控,靠經驗生存的古人,真是把經驗發揮到了極致。
雜技之鄉吳橋的鬼手吳寶合老師,玩三仙歸洞的雜技,無人能夠看出破綻,外國人用幾台高清攝像頭,從不同角度拍攝,最後拿錄像去慢放,希望能找破綻,但就是找不出來。
手法!可以被玩到如此出神入化。
張教授端坐椅子上,椅子很穩,張教授的手更穩。
他隔着皮膚肌肉,仔細地感知,尺骨和橈骨每一個骨塊的形狀和狀態,他都做到心裏有數。
能夠做到這一步的人,全國估計只能掰着手指數。
張教授開始操控骨塊,按照預先設計的順序,一塊一塊的歸位。
有軟組織附着的骨塊,歸位相對要好很多,就像牽牛,有繩子牽引,慢慢把牛牽進牛欄。沒有軟組織附着的骨塊,是游離的,猶如沒有牽繩的牛,要讓它進牛欄,只能靠趕。趕牛和牽牛,哪一個更輕鬆,不言而喻。
「屈曲,對!再伸直,過伸,再過伸,停!回到伸直位置,旋後,慢慢旋後,好!」
張教授指揮宋子墨和小莫,他們按照命令做得很到位,在活動的過程中,張教授的手沒有停,在尋找機會,把握每一次將牛趕到位的機會。
比起剛才靜止狀態操控骨塊歸位,在運動中操控骨塊歸位是更高超的技術,你要知道怎麼運動,運動到什麼時候是骨塊歸位的機會,又怎麼來操控這個骨塊配合運動歸位。
隔壁,大家看着屏幕,儘管看不明白什麼,但是知道,現在看的是一項高超的絕技。攝像頭從不同的角度拍攝,多角度的畫面呈現出來,有些同學已經雙手跟着張教授,在空中做動作,好像自己手底下也是病人。
「可以了!」張教授的手從李靜姝的前臂上拿開:「透視!」
在裏面的人,只有楊平有空,他把c形臂x光機的腳踏開關踩了一腳,屏幕上立刻出現前臂骨骼的透視圖像。
橈骨已經完全復位,但尺骨卻沒有達到要求。
骨折的復位標準,有解剖復位,有功能復位。解剖復位就是完全復原到受傷前的正常樣子,不能有任何偏差;而功能能復位,復原到差不多,有一定的偏差,但這個偏差不會影響你的使用,就是不會留下任何殘障。
這個尺骨,連功能復位的要求都沒有達到。
張教授搖搖頭,他明明已經復好了,是不穩定嗎?
隔壁的,很多沒有見過真正的手法正骨。平時見過的,橈骨遠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都是簡單的牽引屈曲一下,談不上真正的手法正骨。
今天看到這一例粉碎的、明顯移位的尺橈骨雙骨折,橈骨居然可以復位得這麼好,才算真正見識手法正骨。
張教授沉思,尺橈骨骨折,不是簡單把尺骨復位好,再把橈骨復位好,而要兼顧兩者,否則容易顧此失彼,因為兩者是一個配合精密的整體。
「小宋,你來!小楊,幫忙牽引!」張教授指揮。
他要換一個人,可能自己老了,很久沒有操作,手上的感覺差了,年輕人的感覺神經更靈敏,或許成功率更高,而且宋子墨是他帶出來的,復位水平心裏有數。
楊平接過宋子墨的位置,把握住李靜姝的肘部,和小莫一起維持牽引。
宋子墨扶張教授起身,把椅子後移,再扶張教授又坐下。他站在剛才張教授的位置,開始復位,其實他早就躍躍欲試了。
他爭強好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