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科幻小說 > 納米崛起 > 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

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

    11月26日。

    徐聞縣西南角方向的瓊州海峽。

    距離燈塔角大約17公里的海底,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一期工程的施工現場,所有的施工人員,都進入了安全特種車中。

    飛鵬工程的總工程師黃新明、中建的副總工程師李豐,盯着操作頁面的模擬畫面。

    由於海底隧道是從兩頭向中間挖掘的,全長37公里的瓊州一號線,處於海底的部分,長度是33.6公里,兩頭的匯合點,就在16.8公里處。

    經過一年多的全力施工,考慮到泥沙層容易崩塌的地質條件,在突破陸地岩層區後,施工團隊採用了頂管的施工,配合盾構機的方案。

    平均每天可以推進50~60米,今天終於到了兩頭匯合的日子。

    從臨高縣過來的那一段隧道,目前已經完全停工,等待徐聞縣這一段挖通最後10米的泥沙層。

    「5米,臨時頂管跟上。」李豐緊張的喊道。

    「收到。」

    由超級材料打造的臨時頂管,在八套液壓機的作用下,緩緩跟着盾構機向全推進。

    在頂管後面,是一個巨大的合金阻隔網,是為了預防前方突然崩塌,海水帶着大量泥土衝擊施工區域。

    而泥沙阻隔網後面,上百名工人正在忙碌着,他們配備了清一色的特製外骨骼,這是專門定製的潛水型外骨骼。

    就算是前方突然崩塌,他們也可以在海水中存活下來,上個月臨高段就發生了一次崩塌,大量海水沖入施工區域,工人憑藉外骨骼和特製安全車,成功從中撤退出來。

    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修建,為國內應對複雜地質條件下的隧道施工,積累了眾多經驗和技術,以後修建其他地區的海底隧道,都可以用上這些經驗和技術。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盾構機、頂管緩緩推進着,工人們快速鋪設着管壁。

    4米……

    3米……

    ……


    當最後幾十厘米的臨時水泥層,被盾構機削開推倒的那一刻。

    佈置在臨高段那邊的監控攝像頭,清晰的將這一幕記錄下來,被同步傳輸到安全車裏面。

    「成功了!」一直默不作聲的黃新明振臂高呼起來。

    「太好了!」

    「我們做到了!」

    「哈哈……」

    不少人喜極而泣,或者激動得語無倫次。

    隨着最後10米泥土層被貫通,一眾工程師和工人,也從激動中清醒過來,開始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頂管繼續跟着盾構機向南緩緩移動,工人花費了三個多小時,將最後管道連接起來。

    從安全車中走出來,李豐看着這條巨大的隧道,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一系列海底隧道中,最大最長且難度最大的海底隧道。

    站在隧道底部,李豐仿佛走進巨人國度一般。

    「非常震撼!」一旁的黃新明,也是讚嘆不已。

    由於採用套管方案,目前他們只完成了外管,而後面還有一條內管,內管不需要考慮挖掘隧道、岩土層崩塌,施工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經31公里的長度修建,只剩下最後的6公里。

    李豐戴上頭盔,緩解一下胸悶:「外管完成了,內管估計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合攏了。」

    「我們要準備下一步工作了。」黃新明一邊說,一邊返回安全車。

    外管成功合攏,內管也快合攏,並不代表工作的完成,他們還需要考慮通氣井的建設。

    超長海底隧道的通風透氣問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不設置公路通過功能,只允許鐵路通過,將可以不考慮通風透氣的問題。

    海底隧道的內部非常密閉,而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平均深度,為海平面以下150~180米,長度又達到了37公里。

    一旦大量機動車進入其中,發動機需要燃燒做功,會導致隧道內部的氧氣被大量消耗,而廢氣則迅速增加。

    如果僅僅依靠自然通風,根本滿足不了隧道內部的消耗,很快就會出現缺氧的情況。

    在隧道



  
嶺南仨人推薦:  銀河科技帝國  我看到了一切  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  
隨機推薦:  諸天從心錄  我在大唐賣燒烤  逍遙在俠客世界  傭兵1929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納米崛起"
360搜"納米崛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