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四年三月十六日。
淡水港。
劉建一行人在淡水碼頭登岸。
時隔半年多,再次回到淡水碼頭,劉建眺望着不遠處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淡水城,心中更加躊躇滿志。
如今的淡水城沒有百萬,也應有五六十萬人口了。
已是劉建麾下第一大城。
更別說淡水城外還有十幾處鎮鄉,阡陌連片,肥田沃土,沃野千里。
如今正是三月,一眼望去,一片油菜花田連綿百餘米,看不到盡頭。
因為劉建的要求,如今除去主要規劃出來的產糧區外,其他地方劉建都要求各地採用輪種方式。
如油棕樹一樣,從西洋商人手中引入原產於泰西,西洋,河中等地的雲薹,也就是油菜花種子,在台灣和舟山一代種植。
產出菜籽榨油後,再在原有土地上繼續種植一季小麥,一季水稻,或者兩季水稻。
如此輪種輪播,不僅使得土地肥力大大增加,提高水稻,小麥產量。
也使得種植的農作物增多,也算是為百姓的生活做出了極大的改善。
畢竟相比於動物油,菜籽油能夠大規模種植,生產,食用,讓百姓日常炒菜做飯,再也不會為了缺油而苦惱。
除去油菜花,油棕樹外,劉建還將一種原產於中原南部的橄欖樹在南洋廣為種植,同時也從西洋商人手中獲得了西方來的橄欖樹進行培育。
如此榨油,做肥皂,當潤滑油等,也算有極大的經濟價值,與油棕樹和棕櫚油也可進行有效的補充。
如今糧食已經不再是劉建所急缺,故而大範圍種植各種經濟作物,無論是中原一地的,南洋,南洲的還是西洋的,劉建都大規模引進,種植。
不知道等自己將這些加工成成品的商品再傾銷到西洋各地後,那些西洋商人會作何感想。
那就不是劉建會思考的問題了。
就拿菜籽油為例,西洋,泰西如今雖然也在食用,然而一是食用的人群很少,只有貴族方可食用,而且所產油的都是一些小作坊。
而劉建只要保證有充足的原料供應,那便可以通過蒸汽機,實現大規模,工業化,流水線生產。
那樣的效率,成本,都是西洋各國所無法比擬的。
結局如何,一目了然。
同樣的情況如今已經在南洋顯現。
雖然劉建和永興商行並未完全佔據南洋一地,但永興商行的商品確被麾下各商人和南洋一些商人帶到了南洋各地。
與廉價的絲綢,棉麻衣物等等相比,各國之內的手工作坊,自產自足的農業體系已完全崩塌。
雖然永興商行如今向南洋輸送的僅僅只是少數商品,但這已經讓南洋各國,甚至南洲各國王族,貴族,土司,土部,土邦等都頭疼不已。
在南洋,甚至南洲,只有安南國如大明一般是有專門的地主階級。
而其他各國,包括三宣六慰,都是土司制度,國王只是國家的象徵,真正掌握國家實權的就是這些立於各地,數都數不過來的大大小小的土司,土部,土邦。
他們麾下各據勢力,平常只是向國王上稅即可,國王有事,也得通過他們才能傳達到地方。
而各地的農民,奴隸等都是聽命於這些土司,土邦主的,他們才不會管誰是國王,誰當政呢。
而這些土司,土邦主也是靠這些奴隸,農民供養。
但如今隨着永興商行廉價的商品持續進入南洋各地。
原有的體系自然被打破。
原本這些奴隸,農民本就沒有土地,只能依靠土司,土邦主過活。
如今生計也被波及,連活下去的希望都看不到,他們又怎會坐以待斃,自然群情激奮,而他們發泄對象,自然就是那些平常壓榨自己的土邦主和土司們。
雖然土司們一再鎮壓,如滿刺加等國也開始嘗試拒絕或者控制永興商行的商品流入。
但裂痕已經產生,要想彌補幾無可能。
而這也正是劉建希望看到的。
相比於武力征服,再慢慢去整合各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