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知道,中國歷史上,有若干次收藏熱,第一次是北宋,第二次就是晚明,晚明期間的全國收藏熱導致萬曆櫃的出現。
據說萬曆櫃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因喜歡收藏鑑賞古董而產生的家具品種,因此而得名,並成為明朝萬曆年間非常流行的一種櫃樣。
然而,「萬曆櫃」這個名稱叫開來,並不是在萬曆年間,而是到了清代晚期經後人歸納才開始流行的。
萬曆櫃屬樣式多樣的亮格櫃中的一種,它的樣式比較固定,即上為一層亮格,中為柜子,櫃身無足,櫃下另有一具矮几支撐着它。
上層亮格有背板上面這一層通透的地方,是為了陳列古董的。
萬曆櫃的上格下櫃的結構使其重心在下,放置穩定,置於書房或廳堂皆可。
連馬未都都未能有一對完整的此類收藏,可是張天元卻在這個地下藏寶窟之中發現了最少四件萬曆櫃。
材料有老紅木的,有紫檀木的,還有黃花梨的。
其中有一對老紅木萬曆櫃,整體為長方形,尺寸為高。
顏色近似棗紅色,其木質堅硬、細膩,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條紋,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覺。
萬曆櫃屬樣式多樣的亮格櫃中的一種,它的樣式比較固定,即上為一層亮格中為柜子。
櫃門平整,光滑。
上層亮格有背板,亮格的外沿上透雕精美花紋,上面這一層通透的地方,是為了陳列古董的。
萬曆櫃的上格下櫃的結構使其重心在下,放置穩定,置於書房或廳堂皆可。
除了萬曆櫃之外,這裏面還有一件價值可能達到上億人民幣的清乾隆紫檀雕九龍紋大四件櫃。
張天元之所以這麼肯定,是因為曾經有一件幾乎同樣的東西在拍賣市場上拍出過九千多萬的價格。
不過那已經是很多年前了。
仔細觀察對比,張天元發現自己眼前的這件紫檀雕九龍紋大四件櫃與那件還是有些不同的,比如保存更加完整。
這一點,可以讓它的價錢更高。
該對紋藝氣勢恢宏的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櫃為標準頂箱立櫃式大方角四件櫃,精選紫檀大料製成,櫃頂和後櫃板披灰。
造型四平八穩,比例勻稱,柜子和頂箱用料相當,框架用格肩榫卯相接。
正面平整,側山落膛起鼓做,設閂杆和櫃膛。
門板和側山板均開槽裝橫帶,防止開裂變形。
立櫃中部裝架籠,設抽屜二隻。
足間裝牙板,足端穿銅靴。
此櫃的銅面頁和吊牌相當講究,造型典雅,鏨刻圖案精美,既富裝飾效果,又與紫檀櫃體色澤反差強烈,能沖淡大型家具給人的沉悶感。
此櫃最奪目之處是八扇櫃門和櫃膛立板的鏟地高浮雕,雕刻工藝神清功精,佈局繁簡有序有理,整體上給人以氣度威嚴的震撼力。
「鏟地」高浮雕是清代「大內紫檀作工」的特有工藝,即將圖案之外的底子全部剷平,使圖案突現,立體感強烈。
與一般硬木家具的「起地」浮雕法相比,同樣的圖案,「鏟地」浮雕需要多倍工時。
宮廷紫檀家具的浮雕地子平整如鏡,令普通工匠可望而不可及。
八扇門板與兩面櫃膛立牆均鏟地高浮雕五爪雲龍,或俯首或下窺,龍身輾轉,氣宇軒昂,龍爪張弩,身形有力,足間牙板雕海水江崖,磅礴欲出。
但見龍頭飽滿、雙角上揚,鬚髮飛揚、身軀婉轉、鱗片服帖及龍爪張弩,皆用心刻畫。
每幅雲龍圖案獨立成章,又相互呼應,每隻櫃門雙龍龍頭略高出門框,既與櫃體保持一致又成顧盼之勢,共計九龍,明喻九五之尊,威儀四方。
成對陳設整體觀之,下部櫃膛山牆兩雲龍亦左右相向,騰挪呼應。
另外,九龍之外,又以歐洲經典的「西番蓮」紋為主要雕飾紋樣,隨龍形蜿蜒纏枝而上,靈動自然,和圓明園內的西洋建築風格一脈。
西番蓮紋飾在乾隆一朝十分盛行,乾隆帝曾在1775年夏御題《西番蓮賦》以詠此花此紋,足見
第四二六六章 萬曆櫃和九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