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帖為草書,風格平和簡淡,墨色斑斕,筆意神采超逸,書風從容豐腴。
其中許多字如「得」「保」「謝」等,筆畫並無過多地轉折、頓挫,雖簡化卻是高度概括,做到了點畫處意韻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寒切帖》中短短几十字,不僅具有極高的書法意蘊,而且其內容道出的摯友間的深厚感情。
帖中提到的「謝司馬」為東晉名臣謝安,他和王羲之是相交深厚的知己。
謝安在公元360年任司馬一職,次年,王羲之便謝世了,也可以說,這封信是王羲之寫給謝安的最後信札。
雖然如今我們無法還原王羲之當年寫作《寒切帖》時那行雲流水般的氣度,但通過謝安其人的故事,或許我們能領略那一代文人的風度。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領號稱百萬的大軍南下,志在吞滅東晉,當時謝安執掌朝政,雖然軍情危急,建康城內也是一片恐慌,可他依舊鎮定自若。
當晉軍將士在戰場拼殺時,謝安正在與客人張玄下棋。
《晉書·謝安傳》中有:「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
不久,晉軍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謝安手上,他看完消息,便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
客人憋不住問他到底戰果如何,他則淡淡地說:「沒什麼,孩子們已經打敗敵人了。」
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辭以後,謝安才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舞躍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碰斷了。
作家蔣勛評價,這個故事反映了王羲之所生活的南朝時期文人們生活的環境與氣質,優雅、從容,無論身處何種境地,內心永遠雲淡風輕、氣定神閒,處變不驚,令後人為之嘆服。
從《寒切帖》的收藏印記和跋語可知:此帖南宋時入紹興府,明末歸韓世能,又歸王錫爵、王衡、王時敏三世遞藏,清中期歸李霨等人。
可謂名家遞藏,流傳有緒。
還曾刻入《淳化閣帖》《大觀帖》《澄清堂帖》《寶賢堂帖》《玉煙堂》《鄰蘇帖》等會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