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道緣初試
而考場之中,明經科的文章已經在批改之中。
諸審閱官,無情批改,此時名字封存,並沒有姓名。
但諸審閱官有辨字之能,京城公子,考前討教過他們文章的,大多可以認出。
李福德的卷子做得很好,只有少數幾處生僻之處,未填,說不上滿分,但是已經算是博文強記了。
這幾個填空,是考官從典藏吏那裏討要來的生僻經義。
外界學生,若不能得見此孤僻篇章,自不能填空。
畢竟文章幾經刪修,比如《論語》,先秦原本,到漢時本,再到晉朝,已經經過數次編定了。
「字跡倒是不錯,有大家風範,只是鋒芒過盛,雖然也有魏碑之古拙氣。」
另一個考官看了:「數點墨點,可見也是思忖再三,性格應該還算可以。」
當下評了上乙,放在了一邊。
竟然連着下甲都沒有錄入。
明法科修改文章的是大理寺的人,這些人原先有北齊的,也有前朝歸順的明法之官。
這些人倒是比那些儒生實在,或許是繼承了法家的傳承,也不玩虛的。
看着卷子,打開一篇:「這是哪條律令?他娘的現編的?」
「這案子判得跟狗屎一樣。」
「羅列疑點,一個都沒找對。」
「這論述:唯有道德治世,以鄉老施以仁義,鄉老不察,再由縣判……律法不下鄉,這他娘的也是個人才。」
改得火大:「這些世家子弟,以家法大過國法,家法先治,國法靠邊……」
這位考官其實也是世家出身,但因所出非嫡系,乃是旁支庶脈,因此在主脈的打壓之下,便也十分痛恨此類。
只是如今並不敢多言,只是將其分數壓下,畢竟其他考官可大多是世家貴胄所出。
直到看見了一分文章,要拿起,竟然發現十分有分量,莫名還有一股香氣。
再看內容,頓時點點頭,銳氣很盛,確實不錯,其中針砭時弊,也是一針見血,叫人深思。
但是通篇竟然沒有一字一句在反世家,但是仔細閱讀過後,又似乎能體味出來,法理制衡王權……
只是看斷案,又不得全顧,處事更有些偏頗,有些憤世嫉俗之感,不由得皺眉。
「還是需要打磨打磨。」便給了個下甲的分數。
這個分數還要傳閱其他人看,不過一般有異議的話,要聯合閱卷,為了省麻煩,大多不會有異議,除非動了利益蛋糕,排名次的時候,將人家內定的名次頂了出去。
……
第三科是明算科,稅收積累計算,行軍打仗糧草計算,都在其中。
比如做一項水利工程,預算需求,算出來後,往往做起來,便是乘二,甚至乘三的往上報。
簡單來說,就是應用題,只不過其中可不是小學水平。
一時間算盤打得飛快,而李福德本身在四門館學,明算科就是數一數二,加上有李鄲道提點,這張卷子反而做得最快。
做完之後還驗算了一遍,提前交了卷子。
這便引得監考老師十分注意了,這時候普遍理科生不多,一些在道家,一些在墨家,其他無論是明經,還是明法,其實都是文科專業。
這些學子算得焦頭爛額,算盤打得滴滴答答的,不時還有同一道題目得出四五個答案的,崩潰得要哭來了。
此時一看李福德卷子,字跡整潔,答題清爽,先解再設,思路清晰之極。
比如其中一道行軍之題,一行伍綿延十五里,將軍命傳令官騎馬至末尾傳令,其中軍伍日行五十里,馬兒急行日四百里,一來一回,需要多長時間。
監考官暗自驗算,果然無差,不由點頭:「雖然不是出身豪門,但是既然姓李,那麼就可以謀個好出身,從小吏做起,倒也是個人才,可以賞識舉薦一二。」
李鄲道並不知道已經有數個監考官和審閱官,對李福德已經上了心。
雖然還其他人已經定了一部分名額,但是還有一部分名額也確實是從外面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