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袁世凱卻有點不滿意:「東北那邊遍地都是林莽沼澤,更氣候嚴寒,只怕就算有田地,也沒人願意去種吧?」
徐世昌笑:「項城,你還是不懂農民啊……只要有地,他們就斷沒有捨棄的道理,再貧瘠也捨不得扔,更何況那邊的地肥得流油!」
袁世凱說:「再肥也只能種種高粱大豆,又有什麼用?」
徐世昌說:「也不一定只能種高粱大豆……可以向那位神通廣大的團練使請教一下嘛,我想整個中國沒有人能比他更懂如何種田了!」
東北大米全國聞名,尤其是五常大米,更是有錢都很難買得到正宗的。筆下樂 m.bixiale.com只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東北大面積種植水稻的歷史其實是很短的……或者說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東北都不怎麼種水稻。最早在東北種水稻的是朝鮮移民,他們大致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開始進入東北,在一些無法種植小麥、大豆、高粱的土地嘗試種植水稻,並且獲得了成功。但他們的成功並沒有被迅速推廣開來,一直到日本全面佔領東北,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面積都有限,所以日本把東北人吃大米列為經濟罪完全是他媽閒得蛋疼,東北壓根就不怎麼產大米,吃個屁啊!
為什麼東北大移民到日本佔領,將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時光里,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髮展得這麼慢?
原因很簡單,不適合種。
大家都知道三江平原是著名的水稻產區,但是它並不是天生就適合種水稻的,誰都知道水稻產量比小麥高,但是從漢代一直到清代都沒有人嘗試過在這片沃土種水稻,為什麼?有人說是因為降雨太少,一年才四百來毫米,沒有水種個屁。其實三江平原不是因為缺水種不了水稻,恰恰相反,是水太多了!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條大江浩浩蕩蕩,匯聚於此,把三江平原變成了千里大沼澤,誰會腦殘到跑到一片大沼澤去種水稻?新中國動員了數以百萬計的勞動力,用了二十年時間才修建起了完善的灌溉系統,排乾了沼澤,把三江平原變成了中國的大糧倉,消耗的人力物力難以計量,在新中國之前沒有一個政權有這麼強大的動員能力,更沒有這麼強悍的意志,所以三江平原只能是沼澤。
對於中國人來說,小麥和大米才是主食,一片不能種植小麥和大米的土地對他們的吸引力是有限的,更別提這地方還冷得要命!所以袁世凱覺得徐世昌這法子保險歸保險,但效果怕是有限。徐世昌卻不是這樣認為的,東北也不是完全不能種水稻,只是限於自然條件,種植面積有限而已。沒準李思明有辦法把那些土地都變成水稻或者小麥產區呢?我們是沒有辦法,但是可以找他取經啊!
袁世凱沉吟片刻,說:「好吧,按你說的法子來,先在東北那邊發力,但河南、河北、山東也不能落下。對了,那兩支勘探隊有進展嗎?」
徐世昌拍拍額頭,說:「瞧我這記性!那兩支勘探隊都在那位小朋友圈定的位置找到了礦,分毫不差!」
袁世凱精神一振:「儲量如何?」
徐世昌說:「第一支探礦隊在武安找到了好幾個礦體,儲量極豐,最保守的估計也在億噸以上,礦石品位不如大冶鐵礦,但據專家說,有害元素含量極低,伴生礦極少,揀選、冶煉難度非常低,極具開發價值。勘探隊更同時找到了好幾個煤礦,儲量也非常大,要在邯鄲地區成立一個類似漢冶萍那樣的煤鐵聯營集團,條件是完全具備的!」
袁世凱用力拍了一下大腿,大聲說:「妙,妙啊!回頭就着手準備,找那小皇帝要錢,把這個煤鐵聯營集團辦起來!對了,第二支勘探隊呢?他們怎麼說?」
徐世昌說:「第二支探礦隊也在大戈壁灘里找到了銅礦,據他們說,這礦幾乎都不用探,只要進入那一地區就能看到無漫山遍野的孔雀石,漫山遍野綠油油的一片,真的太壯觀了!」
袁世凱激動得那張臉都脹紅了:「太好了,我們要發大財了!那個銅礦的儲量如何?」
徐世昌說:「還在勘探中,按勘探隊隊長的說法,那裏的銅礦儲量不可估量!」說到這裏,他露出幾分憂色:「不過……項城,你也知道,那裏一直動盪不安,沙俄更是虎視眈眈,就算發現了銅礦,想要開採只怕也不易啊!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