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八旗難題(一)
自清開朝以來,一直對旗人採取的是「恩養」政策,八旗人免徵差徭、糧草、布匹,從此只承擔兵役,給予各種特權,讓旗人中稍有點本事的人出任官職,試圖讓他們衣食無憂。剛立朝那會兒旗人並不算多,大傢伙日子過得也算是滋潤,可到了後來,人口繁衍,旗人漸多,朝廷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尤其是康熙三十七年平定葛爾丹叛亂之後,已數年無戰事,旗人無用武之地,空費錢糧,一者是朝廷糧餉之耗費日甚,二來閒散旗人日漸增多,治安也成了大問題,三來嘛,作為國之武力屏障的八旗日漸腐敗也是康熙老爺子無法忍受的根由所在。
為解決八旗問題,康熙老爺子可沒少做出努力:為了保證八旗的武力,每年的比武考核、圍獵都是必不可少的事兒;強制八旗子弟學習滿語;禁止滿漢通婚;除每月的例銀之外還時常另有恩賞——康熙三十七年從國庫撥出庫銀五百四十一萬五千餘兩恩賞所有的旗人,平均每戶都有數百兩之多;康熙四十二年初又再次撥出庫銀六百五十五萬餘兩銀子恩賞八旗;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為了整頓旗務,又再次撥出田畝、耕具、耕牛合計三百餘萬兩銀子安置閒散旗人。如此多的舉措不可謂不盡心了,只可惜全都打了水漂,一點用處都沒有。
學習滿語?別說普通旗人,即便是王公權貴們平日都不講滿語,康熙老爺子雖說不時地用滿語下詔,可他自個兒平日也不講滿語,這學習滿語自然是沒什麼效率的,大傢伙不過是應付了事而已。至于禁止滿漢通婚更是有些可笑——康熙老爺子自個兒後宮裏頭漢族嬪妃可是不少的,王公權貴裏頭娶漢族女子為側福晉的也不在少數,這上行下效之下,除了那些沒權沒勢的普通旗人之外,這一條也沒什麼效力。
恩賞銀兩這事兒更是可笑,康熙老爺子撥出的銀子不算少了,可那幫子八旗子弟花銀子的本事更是高,這頭銀子到手,那一頭就揮霍得一乾二淨。到如今不少貧困的旗人已經淪落到典當旗甲祿米度日的份上,實在窮得沒辦法了,剪徑打劫的事兒可也沒少干,這京師的治安能好才是怪事。
康熙老爺子做了那麼多事兒裏頭唯一有點兒效果的就是比武考核與圍獵,雖說耗資巨大,但好歹算是保住了一點兒八旗的血性,當然這也跟老爺子繼位之後戰事不斷有關,然而隨着葛爾丹叛亂被平定之後,已經久無戰事,八旗的訓練也日趨流於形式,戰鬥力每況愈下。
清之所以能立朝靠的就是八旗之力,為此無論是誰坐上了那把龍椅都不可能不重視八旗,雖說康熙老爺子手腕高超,愣是將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調合得很是淡薄了,可矛盾畢竟還是矛盾,並不因為淡薄了就不存在了,八旗的事兒若是不能解決好必然是會影響到皇權的穩固的,問題是沒有人能拿出個解決八旗難題的法子,即便是康熙老爺子自個兒也是束手無策。
自古以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事可是不少,遠的有楊堅、李世民,近的有蒙元,該如何鞏固皇權做法則不一——楊堅、李世民的做法是將自身完全融入漢族,拼命宣稱自己就是漢人,此等做法的代價就是完全喪失了自身的民族,成為漢族的一部分;蒙元的辦法就是殺,殺得漢人不得不服,可問題是蒙元再能殺總不能將所有的漢人都殺光吧?於是乎等蒙元一腐朽,漢人便揭竿而起將蒙元打得無處藏身。
滿族入主中原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宋朝時入主中原的金就是滿族人的祖先,當時的金所採取的也是蒙元的那套做法,結果也是極其糟糕,這一次滿族入主中原可是學乖了不少,不再採取蒙元那一套高壓政策,轉而採取安撫為主,強權為輔的政策,就目前的局面來說倒也算是成功,但依舊存在一個問題——滿族歷代統治者都不願意滿族漢化,不願意像李世民那樣將自己的民族全然漢族化,如此一來麻煩就來了。
滿族漢化這是歷史的大趨勢,這一點胤祚有過後世的經驗,心中是很明白的,只不過漢化也分成主動和被動之分,滿清滅亡之後,滿族是被動漢化,一幫子只懂得享受的大老爺們在滿族滅亡之後的日子可是過得極為悽慘的,若是主動漢化,像李世民那般主動融入漢族其實更為理想,至少不會落到後世那等腐敗的地步。只不過胤祚這會兒也只能在心裏頭想想而已,壓根兒就不敢跟任何人說起,別說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