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辦事妥帖,過來的時候直接傳了肩輿。
朱祁鈺從馬車上下來,換了肩輿,一路往文華殿行去。
坐在肩輿上,朱祁鈺裹着厚厚的披風,手裏抱着暖爐,朝着一旁的金英問道。
「太后召見朝臣,為何不在慈寧宮?」
剛剛金英傳話來,說太后擺駕本仁殿。
這個名字或許瞧着有些陌生,但是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文華殿。
當然,不是主殿。
本仁殿,是文華殿的東配殿。
眾所周知,奉天殿作為宮城正殿,只做一般朝會之用。
位於奉天殿兩側的文華殿和武英殿,才是天子召見臣僚,商議政事所用的便殿。
如今天子不在京師,各處正殿皆不得啟用,這很正常。
但是太后平素都居於慈寧宮中,日常召見大臣次數雖不多,但也並非沒有,偏這次卻啟用了本仁殿,朱祁鈺方有此一問。
當然,這話還有另一層意思,不必明說,但是朱祁鈺相信,以金英的政治素養,是能聽得明白的。
「回王爺,這個內臣不知,不過想來是和朝政有關。」
金英沒有立刻回答,斟酌了片刻,方開口回道。
朱祁鈺點了點頭,不再多問。
金英的話,能點到此處,算是很給面子了。
大明的體制十分特殊。
簡單來說,相互牽制,上下相抑。
雖然現在還沒有以後幾朝發展的那麼完善,但是這一點是埋在根子裏的,體現在方方面面。
落在這件事情當中,便是關於太后的權力限度問題,簡單的用一句話來說,太后的權力來自於皇帝,但是同時又高於皇帝。
看起來很矛盾,但是卻是後宮權力結構的精髓之處。
從法理上來講,皇權至高無上,能代表皇權的只有皇帝一人,不論是官員,勛戚,后妃,權力都是由皇帝授予的,這其中就包括太后。
裁決政務屬於天子之權,太后本身並不具備這項權力,她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影響政務,譬如重用外戚,扶植宦官,甚至直接給皇帝傳話,但是卻不能直接插手決定政務。
這就是為什麼,天子親征,監國的是郕王而非太后的原因所在。
當然,特殊情況下,太后也可以直接插手朝政,譬如先太皇太后張氏一般,天子幼弱,秉先皇遺詔監國攝政。
這是唯一被朝廷認可的,太后直接插手政務的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極為特殊。
從法理上來說,並非是太后擁有了皇權,而是前一代皇帝將皇權傳承給了新一任的皇帝,但是新一任的皇帝沒有行使權力的能力,所以暫時由太后保管一段時間。
這個道理,跟民間的父母,保管孩子的壓歲錢,是一樣的道理。
錢不是父母的,但是小孩不懂得怎麼花錢,為了防止錢被禍禍完了。
所以父母作為監護人,暫時保管着。
當然,皇權跟壓歲錢還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不會保管着保管着就沒了。
所以按道理來說,如今天子正值壯年,孫太后斷無任何可能明目張胆的直接詔命群臣,插手政務。
除非……
「王爺在此稍待,咱家進去通報聖母。」
東華門和文華殿不過幾步路遠,兩句話的工夫,便到了殿門口,金英告了聲罪,便進去稟報了。
不多時,太后身邊的總管太監李永昌出來,道。
「太后口諭,宣郕王爺進殿。」
朱祁鈺的身體還虛着,從肩輿上下來,冷風一吹,又是劇烈的咳嗽起來,一旁的興安連忙攙着他,這才進了殿中。
本仁殿只是配殿,本就不大。
朱祁鈺進去之時,已經坐了好幾個人,皆是朝中有名有姓的大人物。
朱祁鈺打眼一瞧。
除了成敬報給他的那些人之外,還有幾個面孔。
分別是工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高谷,左都御史陳鎰,翰林侍講徐珵,以及六科的幾位給事中。
第四章:初次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