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孛都的條件
還是那句話,楊傑的所作所為,對於大明來說,固然創造了一個干預草原局勢的大好機會。
但是,這種機會也同樣是風險。
自仁宣以後,大明在邊防政策上,以穩以守為主,尤其是太上皇折騰出土木之役後,朝野上下,在邊事上更加趨於保守。
說白了,就是不想再跟這些蒙古部族打什麼交道,不管是打仗,還是互市,又或者是其他的往來,能不要有就不要有。
專心守好大明的邊境,至於草原上的爛攤子,他們愛鬧成什麼樣鬧成什麼樣。
這種想法有幾分得過且過的意味,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存在於整個朝堂之上。
很難說,這是長久以來的官場風氣影響的,還是被其影響的,最明顯的體現,就是上次的互市議題,即便是有天子背書,朝堂上的很多大臣,還是不感興趣,甚至還有反對的。
但是現在,楊傑打破了這個局面。
不客氣的說,他的行為,讓大明不得不插手干預草原局勢,否則的話,便極有可能讓瓦剌趁勢而起。
從國政上而言,這違背了長期以來朝廷以穩健為先的方向,從個人上來說,他這是把朝堂眾臣都拉下了水,不得不和他一起去承擔這個風險。
所以可想而知的是,這個消息傳了出去,朝堂上下必定會議論紛紛,尤其是對於楊傑此人,必定爭論多於評價。
更重要的是,楊傑所行之事,周旋在各方之間,最需要的,就是小心謹慎,不可泄露一絲馬腳。
這恐怕也是他之前一直沒有向外傳出消息的最大原因,但是現在,他主動傳回了消息。
要麼是已經沒有保密的必要了,要麼就是,以他的能力和權限,已經無法應付即將或正在面臨的局面,所以,需要向朝廷求助。
考慮到楊傑是主動到了土爾扈特部當中,而並沒有徑直返回大明境內,大概率有可能是後者。
既然是需要朝廷力量的幫助,那麼,大概率動靜不會小,也就意味着,肯定是要經過朝議的。
也正因於此,才有了剛剛的那一出。
天子一向高瞻遠矚,把握朝局的功力無人能及,向來是走一步看三步。
不出意外的話,他老人家在看到密奏的時候,就已經在考慮,該如何快速撫平輿情,順利通過朝議了。
最快最省事的辦法,顯然是以皇權強壓群臣俯首。
但是,這並不符合天子一貫的風格。
所以很顯然,他們幾個人,就是天子選出來的倒霉蛋。
剛剛天子一番雷霆之怒,尤其是放出了岳武穆這個必殺招,直接堵死了他們爭論的餘地。
這種情況下,他們誰再敢說楊傑一句不好,可不就變成了天子口中的秦檜。
所以順順利利的,爭論被迅速統一,尤其是在沈翼開口說話之後,話題的方向,迅速由功過的爭論,落向了如何全力配合楊傑,干預草原局勢的措施上。
可想而知的是,他們的奏疏往上一遞,就算是扣在天子手裏了,到了朝議的時候,他們再想改弦更張,或者是緘默不言,就要考慮一下,被天子斥為首尾不一的風險了。
換句話說,天子這是把直面朝臣壓力的任務,交給他們在場的這些人了。
老大人們相互對視一眼,臉上浮起一絲無奈的苦笑。
誰能想到,一向穩重的天子,竟然會突然跟他們耍這種小手段。
這妥妥的是偷襲啊!
當然,話雖如此,但是,他們也沒有一個人敢怠慢。
想起方才天子的氣勢,老大人們心中默默嘆了口氣,他們很清楚,即便是再來一次,結果也不會跟現在有什麼差別。
天子剛剛的舉動,固然是有讓他們來應付朝臣的目的,但是要說那怒氣摻假,只怕倒也未必。
老大人們都是聰明人,戳破這層窗戶紙之後,自然也會不自覺的從天子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
雖然說,他們這些人,能看得清局勢,不會對楊傑有太過負面的評價。
但是,外朝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