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晟縮了縮頭,不敢吱聲。
同為侯爵,陳老侯爺是一刀一槍自己打下來的,可他就是承襲來的爵位,實力威望都沒法比。
何況他爹死的早,他承襲爵位的時候才十四歲,又沒上過戰場,沒打過仗的,上哪知道這些去。
要不然,太上皇出征的時候,他也不會被留在京師裏頭。
讓他去五軍都督府裏頭處理各種日常事務還成,這種具體打仗的細節他哪知道,他又沒守過城……
不過這些話,他只敢在心裏嗶嗶,當面肯定是不敢說的。
另一邊,在場的大臣當中,或多或少都是和兵事相關的,聽了于謙的解釋,大致也在心中推演了一番戰時的場景。
陳鎰道:「皇上,此法大善,我京師城高壕深,城外又有民巷,瓦剌大軍善騎射,城外交戰,可以將騎兵的突進之力降到最低,反而能發揮出我戰車和步兵之力。」
陳循也道:「不錯,如此一來,我京師定可保安然無恙。」
看着文臣這邊一唱一和,極盡吹捧之事,陳老侯爺心裏一陣膩歪。
他少年為將,大大小小的戰役打過無數場,眼光自然獨到。
不得不說,于謙和文臣裏頭那些對兵事只知皮毛,誇誇其談的人不一樣。
他是有真才實學的!
這番安排,算不得什麼奇謀詭計,但是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妥,一步跟着一步,環環相扣。
陳懋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深深明白一點,打仗看的就是硬碰硬。
那些史書上的奇謀詭戰,之所以能被記錄下來,就是因為成功的太少了。
什麼花里胡哨,都比不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于謙把這一點貫徹的很好。
事實上,不管是守城的手段辦法,還是軍隊的戰法,于謙說得都不是新鮮的。
但是陳懋清楚,只要這些能夠用好了,守好京師是不成問題的。
這一路走下來,各種守城的安排條理,器械準備,值守的官軍換防,都十分得當。
可以說,只要開戰的時候,負責指揮的將領不要掉鏈子,這場守城之戰,大概率還是能贏的。
老侯爺心裏雖然憋火,但是還是不情不願的點頭認可了于謙的這番安排。
不過雖然認可,陳懋還是開口道。
「即便如此,將各地調來的官軍編入三大營,也是同樣的道理,何必要另立團營?」
陳老侯爺這些年雖然久不在京師,但是看到了剛剛郭晟這種愣頭青的樣子,他已經對於京營的勛戚子弟不抱什麼希望了。
但是團營之制,還是有必要說清楚的。
大明的京營又稱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每營有一個獨立的總兵官負責管轄。
其上雖然有京營提督大臣,但是三大營相互獨立,各自有專門的總兵官和督軍。
但是于謙改制之後,十團營統領變成了各營的都督。
十團營的權力匯集到了一起,總設一名總兵官統領操練,另設一名提督大臣總督軍務。
直白的說,團營之制相比三大營,提督大臣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可以越過三大營的總兵官,直接提督官軍。
如今的京營當中,總兵官是駙馬都尉石璟,總督軍務的正是于謙本人。
面對陳懋的質問,于謙依舊不急不緩,拱了拱手道。
「陳侯,京營積弊已久,其中將官上下相欺,苛待官軍將士,由來已久,京師如今危難所在,自當整飭。」
「團營相較三大營之制,指揮齊整,操練得力,各團營分工合作,可以最大程度上發揮京營戰力。」
「且三大營當中,惟神機營習於火器,改制之後,各營均有火器軍,步兵,火器,戰車操練之時便相互配合,方能在戰場上得力。」
陳懋盯着于謙,想要開口,但是看了看淡定的皇帝,終於沒有說話,但是臉色還是隱有不甘。
朱祁鈺看着仍舊一臉不服的陳懋,心中嘆了口氣。
他自然曉得陳懋想說什麼。
團營之制,固然
第一百一十一章:團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