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劉芳悵然嘆道,「你當李承志予太后手書之時,楊延容為何面露譏諷,鄙夷不己?便是笑他釘嘴鐵舌,虛張聲勢……」
當時他惶恐不安,哪曾閒瑕理會楊舒如何。燃字閣http://m.wenzigu.com此時仔細回憶,好似真就如此?
元淵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興奮的滿臉潮紅:「既然他是虛張聲勢,那朝廷為何不能趁勢反擊?」
「哪有那般簡單?」劉芳又一嘆:「好,便依你之言,如何反擊?」
元淵身體一僵,臉色青一陣紅一陣又白一陣,憋了半天,也未憋出一個字。
是啊,朝廷拿什麼反擊?
自先帝駕崩,接連數年又是重臣內亂,又是強敵來犯,朝廷連年征伐,早已外強中乾,無以為繼。
元恪朝時整整十五萬中軍,如今還不足五萬之數,且被李承志死死的壓在隴山與陳倉,不敢稍有妄動。
除此外,邢巒、元遙、奚康生麾下新近歸附的叛軍也罷,還是元順、元欽新近征昭的州兵也罷,予西海的虎狼之師而言,皆為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如今唯一尚余所戰之力者,無非便是駐守兩淮,抵禦南梁的十萬南軍。
即便朝廷敢放手一搏,將南軍撤至關中也非一蹴而就之事,且還要徵召民夫搭橋鋪路,運送糧草,更要想辦法徵召軍糧,最快也要費時三五月至半年之功。
而如今已是盛夏,再有三五月便至嚴冬,待那時又如何行軍?是以便是要反擊,再快也要到明年開春以後了。
所以朝廷才一心求和,以求得一絲喘息之息。而此時再一想,李承志十有八九也在如此謀算。
而局勢一息瞬間,待大半年之後,天知道又會是如何局面?
越想越是煩燥,元淵陡然一嘆,就如抽走了渾身的骨頭,癱坐在了椅子上:「那他又能有何不得不退兵的苦衷?」
「你道他為何逼迫太后與陛下,予西海割地、賠糧?」
劉芳道,「西海之所以連戰連勝,無非仗着火器之利,又加兵精將猛,故而越戰越勇,但此終非長久之道。
而以長久計:西海方興未艾,民不過百萬口,兵不過十數萬,地不過河西數州,且多為貧瘠荒涼之田。
底蘊如此之淺,若是按步就班,循序漸近,莫說五年,便是再予他五十年,也絕非我天朝之敵。是以李承志只能如強盜一般,搶地、搶城、搶人,更要搶糧。如此才能此消彼長,終有一日,才能以蛇吞象……
反而言之,朝廷如今就如已日薄西山,行將就木之遲暮之人。但予李承志而言,卻依舊如龐然大物,非他這數歲稚子可匹敵。若是強而為之,必然是玉石俱焚的下場,是以只能以溫吞水的法子徐徐圖之,這便是他不得不退兵的理由……
但徐徐圖之的方法還是太慢,不足以支撐李承志的野心,是以只能另謀他途,再從別處咬幾口肥肉。而吐谷渾與南梁已吃了大虧,必然會小心提防,且山高路遠,若遣大軍遠征,十有八九會得不償失,是以,李承志才會轉而求其次,才瞅准了比我朝更弱,卻離西海更近的南梁……」
稍一頓,劉芳又道,「而這只是其一,其二則為佔據大義。
說句不怕太后與陛下怪罪,更不怕朝野非義之言:自烈祖(元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矽)立國之始,我元魏與柔然、南梁便為死仇。吐谷渾雖與皇族同出一脈,但因河西歸屬多有爭端,嫌隙日重,其數代君王多親近南朝、柔然,而遠我元魏。
百年以來,我朝與這三國征伐不斷,凡與這三國相鄰之州百姓、軍民早已不堪重負,苦不堪言。便如六鎮,為何高肇稍一蠱惑,便應者如雲?
而如今倒好,太后與任澄王飲鴆止渴,許以重利,公然引胡族大軍犯我天朝,是以莫說中原之地的漢民,只看深受柔然與吐谷渾之苦的六鎮、枹罕、鄯善、河州等地,凡軍將兵民,得知此訊,無不一是對朝廷心灰意冷……
但李承志突出奇軍,接連大勝,使二胡逾三十萬大軍丟盔棄甲,如喪家之犬般逃回老巢,未進我漢土分毫。
之後西海又見好就收,不犯關中與六鎮秋毫。更是令麾下大肆收買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