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陣斬一賊,賞糧三斗,俘獲敵甲、戰馬者,賞糧一石若是大勝,全軍另有賞賜」
李承志的聲音擲地有聲,各軍將和鄉紳聽的心神微盪。隨夢小說網 www.suimeng.co
獎賞竟然這麼重?
只要滅了這股賊人,這獎賞的總數怎麼也得在千石往上
聽起來好像很奇怪,打了勝仗怎麼可能沒獎勵?
但要看實際情況,更要看定例。
北朝定製,凡是戰功行賞,都是事後根據戰績、斬獲及影響力來評定的,而且至多也就賞到隊主這一級。
大多時候,普通士卒是沒有份的,只有愛兵如子的將帥,才會從自己的賞賜中分一點出來,以用勞軍。
但基本上也就是好吃好喝幾頓就算是賞過了。
絕沒有李承志這種仗都還沒打,就將賞額定下來的。
只說一點,萬一繳獲沒這麼多,主將還能自掏腰包不成?
況且,此次隨李承志出征的,9成以上是朝那縣民,保的也是朝那境內的士紳與百姓,此戰的性質便是保家安境,禦敵以外。
偏偏他這個主帥卻是個外來戶,說直白些,人家不辭勞苦,不計得失替你禦敵守城,就夠仁義了,還要自掏腰包賞軍?
沒這樣的道理!
更讓眾人驚疑的是,說不定還真得李承志自掏腰包。
如探報所說,這就是一夥流民倉促成立的新軍,就算全殲了,又能有多少繳獲?
是幾根爛木槍,還是幾塊破麻布?
白送都沒人要
但沒一個人懷疑李承志是不是在說大話,到時會不會兌現。
徵兵期間,軍營門口擺滿了黃燦燦的粟米,只要入選應徵者,當即便有軍士給其家人發糧一斗。
有好事者算了算,不到十天,李承志徵兵近三千,至少發出去了三百石糧
更有之後李承志竟真的派人拉着駑馬驢騾,去幫着新丁家人種地,讓他的威信更臻高峰。
這便如轅門立木,立杆見影。朝那縣內,就沒有不對李承志讚不絕口的,全營士卒,更是視李承志為再生父母
這才是李承志敢言此戰必勝的法寶!
又要勞李郎君破費,一群軍頭暗暗感激,幾個鄉紳則在算賬。
包括張敬之、郭存信都在考慮,真要大勝了,該募捐多少米糧勞軍,才不至讓李承志虧本,各堡各族又該分攤多少合適
李承志自是不知道這些人心裏在想什麼,見一群軍將面露喜色,止不住的冷笑道:「別只聽着有賞,還有罰
但有聽鼓不進、鳴金不退、擅自脫陣、哄搶斬獲、私藏賊甲、槍刀財貨者,斬首。家人除良籍、入罪籍
若有軍將謊報軍功者、貪士卒之功者、賞罰不明者、徇私舞弊者,罪加一等」
說這句的時候,李承志面色如霜,語氣中更是透着從未見過的冷厲,聽的眾人肅然一緊。
定是也如那獎賞一樣,李承志說的到,定然是能做的到的
其中未嘗沒有聽到賞賜如此之重,就想着貪墨點手下的軍功,趁機發點小財的軍將,但聽他如此嚴厲,類似的念頭便消彌一空。
再聽到李承志接下來的話,這些人更是惴惴不安。
之前在軍中宣講的那些文士,竟然要隨營出征?
每隊一位,除了負責隊中糧草發放補充及記錄,還要負責記功、激發士卒士氣、嚴明軍紀
這分明就是行軍功曹和法曹,李承志美名其曰書記官,而且一隊就要置一位?
按軍制,一軍(一千人以上)中都不一定會有一位功曹,大都是軍主怎麼說便怎麼算
這些文士大都是大族富戶出身,即便是庶出,自小也環境優渥,衣食無缺,自然不會看上這些小錢。
再說了,只有讀書、識字,才能明理。經過這些天的宣講,士卒體會有多深先不提,這些讀書人難道還沒明白,若是軍紀不嚴導致兵敗,自己和家人會是什麼下場?
斷然不會和心有歪念的軍頭蛇鼠一窩 誰讓李承志有個好舅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