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華夏海權 >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七百五十五章 地方工業化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七百五十五章 地方工業化

    工業化是一個漫長而且相當艱巨的過程,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以及堅定的國家意志才可以實現。比如說徐傑那個位面上蘇聯的工業化過程,雖然蘇聯的前身沙皇俄國在列強中算不上什麼。但是人家好歹也曾經叫列強,也是能生產出無畏艦的主。蘇聯的工業化在20年代末呈爆發性增長,到1932年底,蘇利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時間不到5年,不過4年多)蘇聯用四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建造了1500個大型工廠,工業產值相當於1913年的234.5%。其中機械製造業的產值更是超過了1913年的三倍之多!成果堪稱輝煌,但是在這看似輝煌的成果背後是什麼呢?

    是慘重的國家代價,是對農業的極度壓榨和對輕工業的極端忽視!從資源分配上來看,如果把蘇聯的基本建設資源設定為100%的話。。蘇聯用79.3%的資源用來建設重工業,用11.7的資源來建設農業,用僅僅9%的資源來建設輕工業,而這必然導致產業結構的失衡。再加上集體化農莊中蘇聯採取的各種措施和工業產品和農產品之間差距巨大的價格,蘇聯在完成工業化的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完全是農民和農業的血淚史。從1929年到1950年,20多年的時間裏工業產品價格上升了20倍,而農產品價格幾乎不變,以至於1950年的時候蘇聯的糧食產量還不如1913年的多,人均糧食擁有量更是下降了2成左右。由此可見當年蘇聯對農業的壓榨有多厲害,更不要說伴隨着變革過程中失去生命的人們!。…。

    這件事情,你無法簡單的評論對錯,因為當時蘇聯的情況下是四面強敵環繞,不這樣搞的話。蘇聯說不定就要完蛋,而且用剪刀差來壓低農產品價格,太高工業產品的價格這種做法誰都用過。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但是這個過程是血腥的卻是無法迴避的史實。而過於傾向於重工業最終導致的產業結構失衡不僅僅是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更是影響到了後世的俄羅斯!


    而在徐傑的工業化計劃中,這樣的事情當然是能避開就避開的!首先現在的華夏共和國確實需要工業化,不過這個工業化過程中首先要做到重工業和輕工業均衡發展。近6年的時間裏,華夏共和國為了應對第二次華俄戰爭,可以說把相當一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到了重工業領域,這種傾向性投入絕對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不過這是戰爭需要,是沒辦法的事情,而伴隨着戰爭的結束,矯枉過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工業發展需要資金需要市場需要能源需要技術。需要的東西太多了。這些東西不可能都讓政府提供。而且考慮到華夏共和國的面積過於廣大,而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還遠遠談不上完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扶持地方政府,首先以滿足地方需求為目標,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和力量建設一批小水泥、小煤礦、小化肥這類在後世中曾經被稱為「地方五小」的企業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這些地方小企業到了21世紀的時候因為高能耗低產出,因為環境污染。因為浪費資源等各種問題而被國家要求強行關閉。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共和國工業的發展史上,這些看似問題多多的地方小企業在一定階段內還是起到了自己的作用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先上量後上質。都必須從數量上滿足了最基礎最低端的產業需求後再考慮效率問題。反正對於現在的華夏共和國來說,先不要追求好壞了,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吧!…。

    大力發展地方小工業除了可以充分調動資金問題和滿足當地需求之外同樣也可以為當地財政和中央財政提供充足的賦稅。以便國家可以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更為重要的領域去。同時還有一個情況讓徐傑在前期必須採取這種措施,這就是華夏共和國地理上的封閉性和廣闊性。

    現在的華夏共和國實在是太大了,從最北端的勒拿河到最南端的荷屬東印度,現在的華夏共和國領土面積超過了1400萬平方公里,比原來那個位面的華夏共和國面積增加了五成以上。而且這還僅僅是土地面積,你要是算地理跨度和領海面積的話,那增加的就更多了。畢竟荷屬東印度除了蘇門答臘島之外其它的都讓華夏共和國佔領了。華夏共和國和俄國人還簽署了一個「託管」條約。。至於和荷蘭政府嗎?除了將那些殖民地官員趕走之外,剩下的華夏幾乎照單全收,領土以及上面的各種固定資產和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七百五十五章 地方工業化  
終極側位推薦:  甲午之華夏新史  德意志崛起之路  帝國的崛起  
隨機推薦:  腐爛國度之活下去  凶獸前鋒  生生不滅  雷武  帶着農場混異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華夏海權"
360搜"華夏海權"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