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春去秋回。時如白駒過隙,花費六年過了前兩關,謝雲書接下來直至七巔的考驗,依然都是在恆山群峰之間渡過。
除了最艱難的第一關,第二關「終壁劍岳」突破之後,謝雲書亦如同第一關用「風神、雷神」兩術,獨創「風雷朝金闕」一般。
在學會了將自身功力凝作「終壁劍岳」後,謝雲書同樣如願以償,發揮自身特長,結合「土神」神術,使得終壁劍岳變為攻守裕如之招。
簡單來講,就是隨他把「真元護體」又或者「五嶽移峰訣」與終壁劍岳結合。
需要守時,就以山之沉穩厚重加固劍岳;需要攻時,便令終壁劍岳無相挪移,隨心調整角度,如泰山轟墜萬鈞之勢砸落,形成無堅不摧的決殺劍式。
前者加強了防護之效,謝雲書不改其稱謂,依然以「終壁劍岳」作為招名。後者綜合五嶽移峰挪岳鎮碾之意,名之「恆山·貫天門」。
反正恆山流都喜歡「貫」,那他就接着貫——
兩關一過,之後又是不計年限,四關連破。但與第二關相比,總歸是一關難過一關。縱使是謝雲書也不能免俗,唯有持之以恆,苦修不綴,方得將歷年經驗,盡數轉化為自身所學。
七年,恆山第三巔。
得益於「水滴穿岳」之考驗,使得謝雲書對「上善若水」之包容無常,理解得更為透徹。
而在第三巔上,上天下地,四方六合,八荒九野,唯有暗雲沉霾,不見半點曙光,給人逼仄窒息之陰鬱壓力。任憑謝雲書以力驅散,卻是泥牛入海,不聞半點水漂。如果強行闖入其中,則連三巔都無法得見,永淪黑暗世界之中。
這一關的關鍵,在乎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刻意強求突破,不思迎時之變,順勢而為,則徒廢機心,難以越過此關。當不懼承載污穢,與之共存,收斂張揚之勢,既要有鯤鵬翱翔天地之雄心,亦可如清道夫蟄伏同塵。若水一般,混同分合,皆在一心之念。
謝雲書龜息定氣,若與天地俱同,沉靜清修,不引暗雲中沉埋的敵意。其間,不眠,不醒,不休,不動,矛盾統一。
恍惚間,似乎僅剩下謝雲書領悟此點後,最後並指一劍的萬千微末氣芒,向黑暗中發出的片羽靈光感應,使之徹底融入陰霾昏暗世界,借敵力量,向外飛懸,直至自然漂浮至界外邊緣,感應到外部風雨激變之刻,綻放出萬頃金光,予三巔之上的謝雲書警示——時機已至!
劍氣如飛羽,不着內力,飄忽無定,如果半途與敵內勁相交,則順勢融入敵人真氣靈力,因勢利導借力突進,直至鎖定敵寇,方將散亂的周天靈羽,匯成一把璀璨之劍,出其不意,一舉誅敵。
此為恆山心流之——「恆山·羽光斬」。
不過,對於謝雲書來說,若僅得此奇招,卻嫌不足。過去常年有望海潮相伴,不難感應鯤鱗神韻,得窺鯤「起於北冥入南溟」的超脫之變。
對於柷敔來說,鵬化回歸虛空,是她之超脫。而從鯤忘我遨遊天地的逍遙暢然之中,謝雲書卻得了一套身法,兩招掌法,暫不細表。
三巔一過,甫又十年,恆山第四巔接續三巔,卻是在風雨狂襲,加劇黑暗覆身的恐懼重壓下,覷得真正的破關機會。
這陣蒼穹降下的暴雨,雖使破關更險,也攪亂了陰霾常定不變,四面八方皆一樣的黑暗死寂,以及那沒有任何回應的絕望感。而在「羽光」輝耀的一瞬間,天外若有紫氣祥瑞,從顛簸紛亂的陰霾縫隙中照進第四巔。
值此期間,謝雲書便只需汲取各方穿透陰雲重霾,綿細若存的「紫霞」,將之與身串聯與外界遙相呼應,積蓄清聖之功,使得自身功力在外界風雨磨礪下,堅持十年,亦是增長十年。
直到他完功邊緣,陰霾最外層的黑暗,已被紫氣徹底附着,與中央四巔上的謝雲書連成一氣,反向鎖定,只待摧枯拉朽之爆發。
此為恆山心流之——「恆山·紫氣貫」。
於焉十年一過,四巔拔升又起,續復五巔長考。
到了此時,紫氣東來,黎明破曉,赫然再無「和光同塵」之必要。
二十三年,隱忍斂翼、積蓄蛻化,直至此
第七章 匆匆一甲子,彈指一揮間(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