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再次來信,並沒有額外叮囑鄧艾什麼。
而是倏然想起了如今的鄧艾部對比河西漢軍而言,騎兵偏弱且太少了。
大漠、草原本就是以騎稱雄之地,且出於對鄭璞的忌憚、覺得現今鄧艾難於匹敵,故而他便想了個法子將這劣勢儘可能的彌補一二。
乃是以軍械作為交換,讓南匈奴劉豹部勻出一千游騎為魏國征戰一年的時間。
無需擔憂劉豹會尋藉口回絕此提議。
自柯比能被誅殺後,北方鮮卑各部強者遠遁漠北、弱者降伏魏國或依附其他部落, 從遼西至河套的草原出現了權利真空。哪怕是魏國收復雁門郡北部、復置了雲中與五原以及朔方郡都無法填補這片空白。
無他,魏國並沒有在這些郡縣大舉屯兵以及遷民戍邊,郡府的影響力很弱。
故而但凡有些實力或野心的部落都在忙着搶奪牧場、攻弱兼昧,
劉豹亦然如此。
抑或者說,他先前不吝族眾性命助魏國征伐,為的就是得到魏國能冊封他為大單于——有了名義的正統性,不僅被兼併的部落會更加順從,就連各郡縣的官府都會對他偏袒一二。
且他部落所棲居在朔方郡屠申澤,一直都是漠北遊牧部落垂涎三尺的牧場, 為了自身的安危,他亦會積極整頓軍備。
再者,司馬懿這個做法,並不會給鄧艾帶來糧秣不足之困。
遊牧部落作戰都是驅趕牛羊在後、就地放牧而食,鄧艾只需要將先前屠戮的雜胡部落的棲息牧場畫給南匈奴游騎就好了!
反正,這一千游騎是劉豹暫時借給鄧艾的,並非是就此入了魏國的軍籍。
大不了再多給點軍械便是了。
此外,司馬懿在書信的末尾,還着墨了幾句閒話。
如江東因去歲三郡叛亂的干係,今歲不會再興兵犯淮南。
而雒陽廟堂源於去歲中原腹心之地遭大水,故而天子曹叡亦不會有興兵奪回合肥新城的心思,讓鄧艾無需憂慮其他。
這幾句閒筆,看似與賀蘭山的戰事無關,但鄧艾看罷便瞭然其意。
蓋因司馬懿上封書信中,便讓他如若戰事不順, 便遣人前去高平城請胡遵支援。
依着常理, 鄧艾接到書信後就應該先去書信與胡遵, 大致將自身的守御部署以及兵力調度告知,以備事有萬一時,胡遵也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最恰當增援部署。
而不是接到求援後,才倉促的拉開輿圖與麾下探討、制定救援部署。
但鄧艾一直都沒有去信。
他覺得如若依着司馬懿之言行事,恐胡遵會對他部署提出不同的見解來。
胡遵乃名門出身,步入仕途的時間很早,先前隨軍攻滅了遼東公孫氏,累功拜為平西將軍,且同樣是司馬懿心腹部將,見重程度並不亞於牛金。
如此人物,如若提出了建議,鄧艾將會陷入聽與不聽的兩難中。
若不聽取不必多說,會給自己冠上一個藐視上官、自矜自傲的名聲。
但若是聽取了......
且先不提胡遵的建議是否恰當,單憑戰事不得自專,汲汲營營那麼久才得以獨掌一部的鄧艾就無法接受了。
與其陷入兩難,尚不如一開始便不做書信避免節外生枝。
但如今司馬懿再次隱晦提及,他自是不能再繼續熟視無睹了。
因為司馬懿的閒話中,乃是聲稱魏國今歲內淮南、荊襄戰線都將無事, 關中的雍涼各部有支援賀蘭山的實力。
能將河西的戰事變成拉鋸戰!
對,拉鋸戰。
去歲屈吳山之戰後, 司馬懿便召集僚佐計議, 那時做出了定策。
如若逆蜀復來攻打賀蘭山,那麼關中便儘可能支援,將戰事變成曠日彌久,為了持續消耗逆蜀的戰爭底蘊。貫徹先前曹真與司馬懿堅持的御蜀戰略:拼國力底蘊,坐等逆蜀不堪負荷時再收復失地、攻入巴蜀。
鄧艾尚沒有參與這種決策軍議的資格,但他能隱隱猜測到司馬懿的意圖。
但他覺得胡遵很難支援賀蘭山。
第451章、失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