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黃天之世 > 第七百七十章: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

第七百七十章: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

    大明曆二年(195年),五月二十八日。

    明國、河東郡、邵亭。

    邵亭位於王屋山以南,軹關陘以西。

    是通往軹關陘,前往河內郡的必經之地。

    三萬三千名頭戴着黃巾的明軍軍卒俱是身穿戎裝,手握着兵刃,靜靜的站立於校場之上。

    曠闊的校場之上, 除了戰馬不時發出的響鼻聲還有疾風捲起旌旗所發出的獵獵之聲外,再無其他的聲響傳出。

    許安最後看一眼手中的書信,隨後將其放入了懷中。

    於毒沒有讓他失望。

    八天的時間,於毒領兵兵出太行,一路銳不可當,河內郡的西部、中部兩地皆是已經被於毒所控制。

    袁紹是真的已經破釜沉舟, 整個河內郡留下的守軍一共不到三千餘人,根本沒有留下多少的軍卒,

    於毒繞道攻取了修武和獲嘉之後不久,左校和李恆兩人也領軍隨後攻佔了懷縣和武德。

    孟津、小平津兩關也已經被攻取,現在已經脫離了魏軍的控制。

    實際上,現在洛陽地區已經被徹底的隔斷,若非是兵力不夠,明軍甚至可以一舉控制整個洛陽地區,不過現在還並沒有必要如此急功近利。

    自此河內郡大半便已經徹底歸屬在了明軍的控制之下,通往朝歌的道路也被徹底打通。

    實際上在五月二十七日之時,於毒就已經攻佔了所有的城池,而後於毒便開始派兵清剿四方,為的便是保證主要道路的安全。

    龔都帶領親衛一路急行,已經是在五月二十五日抵達了幽州的上谷郡。

    早在五月二十三日,劉石帶領着兩郡軍區的戰兵會和了難樓帶領的上谷烏桓部騎兵,兩軍會師之後,在劉石的帶領之下, 自居庸關出,向着幽州涿郡發起了進攻。

    幽州涿郡的漢軍本就因為公孫瓚領兵重出之事而焦頭爛額,一直在和公孫瓚軍交鋒對峙, 根本就沒有防備黃巾軍。

    擔任幽州牧的是袁紹的次子袁熙,黃巾軍的大舉入侵在短短的數日之間便接連擊破了數座城邑,一路進逼幽州的州治涿縣。

    此時的袁熙還領兵涿郡的范陽與公孫瓚大軍對峙。

    崔巨業的失職,讓公孫瓚重新從易縣之中逃了出來,公孫瓚強征了大量的民眾入軍,並以自己麾下的軍將為骨幹,此時的軍力已經膨脹到了近三萬人。

    與此同時公孫度接到詔令之後,也是立即讓徐榮領兵進攻遼西郡。

    比起治理州郡,平衡周邊勢力,十個徐榮都不如公孫度。

    但是論起領兵打仗,十個公孫度綁在一起都不夠徐榮一隻手打。

    孫堅一路以來征戰沙場,大戰二十七,全勝二十四,平一,敗一。

    唯一一場均解不分勝負的戰役是東郡之戰,而唯一的一場敗績則是被徐榮領軍所擊敗。

    若是當初董卓在孫堅攻破了太谷關之後不是親自領兵出戰,而是讓徐榮領軍,可能歷史便真的要改寫。

    華陰之戰時, 董軍各部面對着黃巾軍凌厲的攻勢無一不是節節敗退, 甚至於直接崩潰,而只有徐榮穩住了陣線,甚至於還有反擊的餘力。


    而在華陰之戰的末尾,董卓再做最後的困獸猶鬥,黃巾軍已經取得的勝利的情況之下,徐榮還成功帶領麾下的軍將撤退到了安全的地帶。

    後面許安之所以圍而不攻,第一是想要招降徐榮,用來勸說公孫度,第二便是若是有徐榮指揮,黃巾軍真的要擊破這支董卓軍,也必須要付出不小的傷亡。

    所幸,最後徐榮還是選擇了投降。

    大勢已去,整個關中當時都已經被黃巾軍所佔據,徐榮對於董卓也談不上什麼忠心。

    公孫度也依詔令派遣水師沿岸南下,向着冀州的渤海郡,青州而去。

    朱九也帶領步兵自蒲陰陘出,進攻冀州中山郡,連克中山北部三城。

    中山國的北部六城原本就已經是被黃巾軍所攻佔,只是後面為了讓袁紹和漢庭兩方打的更為激烈,降低其防備,所以黃巾軍主動放棄了六城中的五城,只留下了最北部的廣昌城,將當地的民眾都接回太平道的轄地之內。

    現在魏庭的治下,那些劉姓的國王早已經被取締,不再有郡國,而只是作為郡存在。

    中山郡此時的空前的空虛,原本用來防備黃巾軍的兵員也被其在之前徵集到了繁陽,和漢軍進行決戰。

    朱九在連克中山北部蒲陰、唐縣、北平三城之後,發現了中山郡的薄弱,於是繼續向着中山郡其他的城邑進發,頗有一種想要吞併整個中山郡的想法。

    從涿郡南下到冀州,有兩條大路走。

    一條是走中山郡的北平,另一條則是走河間郡的易縣。

    河間郡的易縣就是公孫瓚的大本營所在,自然是不能通行。

    公孫瓚更是為了不讓魏軍南下馳援鄴城,選擇了領兵西進,圍住了涿郡的范陽,和袁熙相對峙。

    隨着時間的推移,局勢也慢慢的變得清晰了起來。

    公孫瓚躲在易縣也是無奈之舉,他確實沒有辦法勝過袁紹。

    本來因為斬殺了劉虞的事情,他也認為漢庭不會原諒他當初的過失,所以乾脆就自暴自棄,在易縣之中享受着榮華富貴,醉生夢死。

    當時對於公孫瓚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最後黃巾軍獲勝,因為在公孫瓚的預想之中,無論是袁紹還是漢庭獲勝,最後都會將他誅殺,他已經是難逃一死。

    黃巾軍獲勝,或許憑藉着領兵投降,還能享受一定的優待,起碼沒有性命之憂。

    只是他在易縣沒有等來黃巾軍獲勝的消息,而是等來了繡衣使者。

    那繡衣使者的來訪給了他最後一絲的希望,那繡衣使者拿着劉協親寫的詔書,上面還蓋着漢庭的印璽,當初公孫瓚受封都鄉侯的時候見過詔書見過印璽,他自然一眼就能辯出真假。

    甚至於詔書之中,還寫着一句話。

    正是那一句話,讓公孫瓚選擇了相信劉協所說的話。

    「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將軍今若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這句話正是當初光武帝劉秀對於朱鮪所做出的承諾。

    朱鮪是殺害了劉秀兄長劉縯的同謀之一,又堅決反對劉玄派劉秀北伐,害怕投降之後被劉秀報復。

    劉秀在稱帝之後,開始統一天下,揮兵攻打朱鮪鎮守的洛陽。

    朱鮪堅守數月,後在劉秀許諾不計前仇之後,朱鮪選擇了投降,劉秀後來還將其拜為平狄將軍,封為扶溝侯。

    劉秀以黃河之水起誓,保證不



第七百七十章: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  
羅小明推薦:  風起明末  
隨機推薦:  斗羅之暗影斗羅  全球廢土:避難所無限升級  宇智波的陰陽師  從求職節目走出的天王巨星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黃天之世"
360搜"黃天之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