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黃天之世 > 第九百零七章:醫聖張仲景

第九百零七章:醫聖張仲景

名醫不想思考研求醫學經典着作的旨意,用來擴大加深他們所掌握的醫術。

    他不再將希望寄託於漢庭和其他的醫者身上控制瘟疫,而是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

    失去親人痛苦使得張仲景埋頭於書籍之中,他決心要徹底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傷寒病。

    在隨後的數年之中他「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刻苦研讀,只為治癒傷寒等瘟疫。

    這數年的時間,他辭官在鄉走訪各地治療疾病,研究傷寒,根據症狀試驗治療方法,總結經驗,開始譜寫《傷寒雜病論》以及《辨傷寒》等書,他找到了一定的治療的辦法,但是還並不成熟。

    「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幽潛重泉,徒為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雲哉?」

    《傷寒雜病論》成書之時,張仲景已是歷經戰亂、飽經苦難、見識了無數的生死離別,見識了無數的人間慘劇。

    張仲景雖出身豪強之家,但是卻並非是與世家豪強的那些人是一丘之貉。

    他是一名真正的醫者,他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何謂醫者仁心。

    原本的時空之中,張仲景受漢庭徵辟,作為長沙郡守。

    身為郡守必須要保持威嚴,漢庭律法也不允許郡守進入民宅為民治病。

    擇定日程,在特定之時他讓人張貼告示,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而是讓有病的百姓進來,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個地仔細為群眾診治。

    因此長沙郡的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方求醫看病的群眾,甚至有些人帶着行李遠道而來。

    坐堂醫生這一名稱的由來,正是因為張仲景。

    張仲景與華佗、董奉一起被稱為「建安三神醫」。

    但是實際上,張仲景在歷史上的地位實際上是要高於華佗和董奉。

    古往今來,上下五千年來,被稱之為名醫猶如過江之鯉、被稱之為神醫者亦非稀有。

    但是這個世間,只有一名醫生被庶民百姓稱之為「醫聖」。

    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這三不朽,張仲景確實已是全部做到。

    張仲景的生平詳細,許安並不知曉,鷹衛的目光也重點是放在軍事和政治之上,鷹衛和狼衛職責之上終究是有着區別。

    許安也並非是對於張仲景一無所知,雖然相隔久遠,但是他仍然能夠回憶第一次看到書本上張仲景名字的時刻,也記得對於張仲景的記載,縱使只不過是佔了不到半掌的篇幅。

    「歷史書太小,裝不下一個人波瀾壯闊的一生。」

    「歷史書又太大了,裝下了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

    「在歷史書上隨手翻過一頁,用筆划過的內容很可能是他們的一生。」

    學習的歷史的時候,那些英雄豪傑,那些帝王將相的事跡讓人看着有時候會熱血沸騰,但是沉寂下來之後,卻是很快便能冷靜下來。


    但是那些懸壺濟世的醫者、為國奮不顧身的仁人志士、平凡的庶民百姓,卻是不知不覺會讓人銘記於心。

    「醫者仁心……」

    東漢末年,民不聊生,無比的昏暗。

    但張仲景就如同是一盞明燈一般,在黑暗之中奮力燃燒,濟世救民。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愧於醫聖之名。

    許安垂首躬腰,向着張仲景鄭重行了一禮。

    「在下一介醫者,如何擔的起道君之禮。」

    張仲景不敢受禮,他對於許安的尊敬並非是因為權柄,而是因為明軍的所作所為讓他認識到了一件事,這位道君和那些世家豪強不一樣,也和任何一任帝王都不一樣。

    「張先生懸壺濟世,救治鄉民之義舉,我雖然身處萬里之外,但仍有所耳聞。」

    「如今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各地疫病仍在流行,國中雖有醫者千人,但是受限於醫術,對於其頻發疫病卻是大多束手無策。」

    華佗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也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但是對於疫病的研究卻是極為有限,漳水之疫雖然解決,但是實際上是防疫措施的功勞,實際上還是死了許多的人,得到救治的人只是少部分。

    華佗手中只有一副治療療傷寒太陽病的藥方,而且效果因人而異。

    「我欲在長安東城再建醫學院一所,以內科疫病為主,聘請張先生為院長,教習針對疫病之法,以除天下疫病……」

    對於許安的請求張仲景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應承了下來。

    華佗也沒有對許安直接提拔張仲景為院長提出任何的反對意見。

    他本就無心仕途,若非是見識了太平道治下百姓的生活,他仍然會做一個遊方醫者四處給人治病療傷。

    況且張仲景醫術確實不凡,在內科以及針對疫病一途確實要勝他多矣。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外科領域之上,張仲景也並不如他。

    再說了,他學醫的初衷是為了治病救人,而非是為了什麼虛名。

    增設醫學院一事,也並非是許安一時頭腦發熱。

    如今天下已定,大明疆域何止千萬里,初等教育已經推行道了各地,高等的學府的數量卻是還只有那麼幾所,自然是完全不夠,肯定要不斷增設。

    一個國家前進和發展在於社會,在於最廣大的群眾和人民。

    只有不斷的普及和推廣教育,才能選拔出更多的人才進入各行各業之中。

    就好像雖然紡紗機和蒸汽機的發明和改良,以及電氣的應用,雖然是某一人的靈光一閃,突發奇想,但是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的發展導致的結果。

    正是因為教育的推廣,思想的解放,使得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機會,從中湧現而出的優秀人使得科學和社會得到了進步和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也是國家的基石,而且是發展的基石,是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潛力和未來的基石。

    無錯

    章節報錯



  
羅小明推薦:  風起明末  
隨機推薦:  最強雄獅  逐仚  宇智波的陰陽師  離婚後的我開始轉運了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黃天之世"
360搜"黃天之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