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博物館又名首都博物館,位於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為燕京孔廟,後於1953年開始籌備,直至1981年,正式更名燕京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整個博物館是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分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常設展覽品五千六百多件,屬於燕京排名第三博物館,僅次於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如果是到燕京來參觀博物館的話,屬於必到之處。
說實話,在這之前的時候,張坤也考慮過,姚志平為什麼要將他所有藏品全部指定捐贈於燕京博物館,而不是更大的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直到昨天見到溫志明之後,聽說了兩人的「恩怨糾葛」,張坤終於有所明悟。
應該就是因為溫志明吧,因為溫志明在燕京博物館擔任館長,所以姚志平才會指定燕京博物館。
兩人一生多有爭鋒,屬於針尖對麥芒的那種,不過那種爭鋒屬於學術之間的爭論。
就像姚志平之前說的,溫志明是那種很小氣,小心眼,脾氣暴躁,冷冰冰的人。可是昨天見面之後,冷冰冰是有點,但其他的,真的感覺不到,在張坤印象中,感覺是一個知識氣息很濃郁的一個人。
最主要的是,在溫志明離開前說的那些話。
明明姚志平在生的時候,兩人針尖對麥芒,從來沒一句好話的人,卻在張坤面前,一度肯定姚志平生前的成就,更點明了姚志平中國考古界文物鑑定第一人的身份。
好吧,這也許還可以說是姚志平說的那句話,人死為大,在姚志平死後,還和一個死人計較什麼?
但是,在溫志明離開前說的那些,讓齊向陽如果有什麼學術上不懂的地方,可以去向他請教,並在最後着重點明了:他很期待。
這就不僅僅是人死為大了,遠遠超過了禮讓的範圍,在張坤感覺中,這更像是,一個朋友過世了,然後對着朋友的後人說,如果以後有什麼不懂的可以來找他,就好像,他接過了朋友生前,「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
這真的是那種很小氣,小心眼,脾氣暴躁,冷冰冰的人?
而姚志平說出這番話,真的不是老小孩一般賭氣的話?
就好像,其實在內心裏,溫志明是認可姚志平一生成就的,甚至承認姚志平那中國鑑定第一人的身份,而姚志平也充分認可了溫志明的學術能力,和人品?
兩個針鋒相對了大半輩子的人,交鋒中沒有一句好話的人,其實在內心裏,都是真正認可了對方的人。
張坤想,如果溫志明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長,那麼他的那些藏品應該就會指定中國國家博物館了吧,如果是故宮,那麼就是故宮,甚至,哪怕只是一個十分小的博物館,只要溫志明在那裏,那麼,這批藏品,就會指定捐到哪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姚志平對溫志明一生的肯定,就好像昨天,溫志明對張坤說的那番話一般。
假如,是溫志明先過世,那麼,姚志平會不會也跑到溫志明的追悼會上,然後對着溫志明的弟子說出同樣一番話呢?
也許,很有可能的吧。
什麼是朋友?不一定要經常在一起的才是朋友,或者說,勾肩搭背,飲酒作樂的就是朋友。
張坤曾聽一個人說過,什麼是朋友,就是即使往日裏不經常見面,甚至一年也難得見一回的,但是只要你換手機號碼,總會想着第一時間告訴那個人的,那就是朋友。
張坤不知道這句話對不對,他感覺有點着像了。
而姚志平和溫志明算朋友嗎?兩人甚至真正見面的次數都是屈指可數的,各種爭鋒大多是在各大學術雜誌論文之上,而且相互對轟的語氣,從來沒有過溫文爾雅的。
但他們是朋友嗎?
張坤想了想,也許,應該,可能,算是吧?
對老一輩人來說,張坤還是有點很難理解,朋友嘛,不就是要來的痛痛快快的,爽爽利利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然後有好事了拉上一把,有麻煩了招呼一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