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岡圍着整張獸皮地圖走了一圈,說是前兩件事情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着,至於這第三件事情,榆岡掃視了一眼廣場上的眾人,眼睛最終落到了正蹲在不遠處一臉認真的望着地圖出神的鳳婉言道:「鳳鴻王這些年對數算頗有研究,身邊更是聚集了一批數算天才,就由她協助風后先生全權負責此事吧。」
鳳婉聞言,一時有些激動,起身說道:「這個工程量還是很大的,等到壑明俊疾物貿大會結束,我會抽調城中所有精通數算的賬房先生加入進來,但是我希望昌意,駱明,叔均,鬼方能夠協助我。」
天子榆岡點了點頭道:「沒有問題。」
一旁的鬼方皺了皺眉頭,一臉詢問的看向鳳婉,誰料鳳婉朝着鬼方招了招手道:「鬼方將軍等到散場了就可以帶領兵馬入場了,以後沒有我同風后先生的允許,任何人不得靠近這個廣場!」
鬼方聞言,這才恍然大悟,立時下去調集兵馬。
王子鼓提醒道:「帝都之山崖刻有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所以天劫臨近之時,天地四極都會變得異常混亂,太陽還有月亮隨時可能從東南西北任何一個方向出現,白天和黑夜也沒了規律,那麼潮汐也會被相應的牽引着改變它的方向,所以這條軌跡必不會是一條一成不變的軌跡,這一點我希望你們清楚。」
一眾人等齊齊的看向了王子鼓,這位神族的少主,雖然大多數人不清楚他在說什麼,但是聽起來很深奧的樣子。
王子鼓攤了攤手道:「其實帝都之山就是一座上古遺留下來的崖刻,它上面有許多關於上次滅世大洪水的記載,我這些年來閒來無事,就把它們手書了下來,根據我自己的理解一一注釋,希望對你們的推算有幫助。」
王子鼓說着,從懷裏掏出來一本有些殘破的獸皮捲軸,遞給了風后。
風后接過獸皮捲軸,隨手翻了幾頁,其上所載文字還有註解,用字字珠璣,駭人聽聞描述都不為過。她曾聽羲和皇妃講過往古史,聽白澤祭司講過其在帝都之山拓碑的日子,說是大荒文明極有可能起源於帝都之山,神族應該是這片大陸上第一批先知及開創者。
他們開天闢地,分清濁陰陽,研究太陽、月亮與大荒之間的運行規律而制定陰陽曆法,根據自己的所看,所聽,所聞而創造文字,記述自己的喜怒哀樂。後來伏羲氏將陰陽立法延申,指導農桑。巫族做筮將天體運行規律發揚光大,祭祀神明。倉頡氏收集整理上古文字,將其破譯,然後簡化,再在大荒推廣、、、、、、諸此種種,不一而足。
可以說曾經的帝都之山,吸引了無數的妖族,巫族,神族,不死民一族,修仙者,五大仙山鍊氣士,甚至人族前赴後繼的前往那裏瞻仰,拓碑,臨摹,破解,注釋,然而真正能夠領會其意者萬中無一。
而其中研究最精深者,當屬白澤祭司及倉頡氏三世祖倉虞,當年兩人在帝都之山相識,相互切磋交流,才破譯了後來在各大聖族之間流傳極廣的那篇《五運歷年記》,之所以能夠破譯這段文字,也是因為兩人當年一個在為天皇編纂史書,一個在為地皇編纂精怪圖,而這段碑文,又多用象形文字,相對比較容易破解。
這也是當年那場俱盧野聖戰之所以發生的最核心的原因之一,而當時的燭明聖皇,早已成為了天道的傀儡,正不受控制的想要道化整個大荒,來一個重歸混沌。
當時對天道理解最為透徹的人,乃是東方海外的東華紫府少陽君,也就是後來的東華帝君,他更是根據這篇碑文,延伸出道經三千言,立地成聖,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可以說是對那篇碑文最精煉的概括。
而後來東華帝君立教稱祖,開創三清學宮,培養了大批的鍊氣士,煉丹士,煉器師。則是源於他那段對道的理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
第七十三章 壑明俊疾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