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剌與北明成為同盟關係之後,瓦剌的要求很多,多到像是騎在北明頭上拉屎一樣。
但北明都儘可能的一口答應下來,對瓦剌只有一個要求。
那就是擋住常威進攻的步伐,不說打退,但也要讓常威止步不前,最好是停戰。
不過就想憑北明的軍隊,加上瓦剌十萬大軍就想擋住常威,那簡直是痴人說夢。
自常威向整個大明開始動手以來,無數世家大族死在大軍鐵騎之下,為此數不清的金銀糧食拉進國庫里。
政策英明高效,整個國家的國力肉眼可見的在增長。
百姓對常威的擁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軍事,民生,教育,研發,每一件事都在改變着大明,這些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見效。
說一點最直觀的。
常威現在擁兵五十萬,步,騎,水三軍皆有,以五十萬對北明的約二十萬大軍。
這已經是雙方目前為止能拿出來的全部兵力,任何一方失敗都能直接改變大局。
常威優勢盡占,為什麼要退,也沒有任何理由去退。
畢其功於一役,自此將大明完成一統,更將關外瓦剌人的威脅滅殺,這才是該做的。
常威要一戰定乾坤,北明為什麼會想着停戰,甚至是與瓦剌組成同盟也在所不惜。
當然是常威兵鋒太盛,殺戮過重讓他們都害怕了。
不說他們每一個人都站在常威的對立面,就說常威對待世家大族,對待文人的態度就不得不讓他們害怕。
他們是整個明朝當前最強盛的世家大族聚在一起,北明十萬大軍也是他們花大力氣才東拼西湊組成。
就這樣的軍隊有多少戰鬥力都是未知數,瓦剌人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的為北明戰至最後一人。
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戰。
給他們時間重整旗鼓,到時常威要來的話可就不是現在這個局面了。
不過常威又怎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優勢盡占還留時間給敵人發展。
做夢還差不多。
正統十五年二月,常威揮軍渡過黃河,與北明最後的倔強隔空相望。
而此時的北明,統領大軍的不是漢人將領,而是瓦剌太師也先。
打到這個時候北明也着實是沒什麼出色的武將了,不讓也先這個瓦剌太師統軍,難道讓那些三把刀的文臣擔任?
前面的孝教訓已經夠深刻的了,北明要還是繼續這樣做,那常威肯定會很高興。
正在兩軍對壘之際,北明派出議和使者進入常威營賬之中。
看着進入賬中的使者,常威都沒有什麼搭理的興趣。
無非就是來求和,或者是乞降罷了,他們之前又不是沒有這樣做過。
「大明使者門達,見過大將軍。」
「嗯,來此何事。」
看着這自稱為門達的使者,名字好像在哪聽過,但一時間又想不起來,常威索性就懶得去想。
此時的他正與營中將領吃着火鍋,大冬天的吃火鍋簡直不要太舒服,哪有閒心搭理他。
門達看着常威等人夾着肥美的魚肉放入口中,聞着香氣不自覺的咽了口口水。
常威的態度不咸不淡,可以用無禮來形容,但門達可不敢說什麼,他也沒有硬氣的資本。
形勢比人強,已經不是他們文官吆五喝六的時候了。
「大將軍,我此來是為乞和一事,朝中眾臣皆言,只要大將軍接受乞和,那大明盡皆交由大將軍,只願將軍能放過各大家族和眾臣,為此定當不遺餘力的助將軍治理天下。」
這意思是只要你不殺我們,不分我們的財產田地,那我們就什麼都聽你的,治理天下我們拿手啊,用我絕對不虧。
「治理天下難道本將軍找不到人用?」
「大將軍手下能人眾多,自是不缺。」
門達哪敢說常威沒人用啊,人家手下的于謙,汪直等人的能力甩朝中眾臣幾條街,打斷文人骨頭的常威沒人用才是怪事。
門達低着頭,他知道乞和又失敗了,之前常威就沒有同意,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