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十八路諸侯討董。
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被推舉為聯軍盟主,基本發生的事情都沒有變。
而常威作為諸侯之一,卻只帶了五千騎兵,手下將領也只帶來兩個,一為趙雲,二為徐晃。
其他人到是想來,但總得有人守家,而且來那麼多武將幹嘛。
他又不是真的來討董,從響應檄文的時候他就沒想過這次討董能成功。
十八路諸侯齊出,一路打到虎牢關下才停止。
而常威這五千騎兵,雖紀律嚴明,戰無不克而被各諸侯頻頻側目。
其實各諸侯對騎兵的認知並不假,但也不是真的戰無不克。
至少騎兵不善攻城是真的,要是對方避而不戰,緊閉城門常威也拿對方沒辦法。
可討董的諸侯又不止他一個,即是聯軍,那協同作戰本就是應有之意。
「公明,子龍,一路行來不知對天下豪傑作何看法?」
常威身為主公,且戰力無雙的情況下卻沒有選擇衝鋒在前,人人都知道他一身實力不弱,卻始終不知其底細如何。
反到是他手下兩員武將名聲大噪,每戰必前,闖出好一番名頭。
「主公,天下英傑無弱手,如那孫堅就無愧於江東猛虎之名,屬下若與其交手恐勝負難料。」
常威看着微皺眉頭的徐晃,真不知道他這話是謙虛還是凡爾賽。
直接說打成平手就完了,能跟孫堅打成平手,他居然還一副不滿意的樣子。
常威還想再說些什麼,這時卻有士卒來報,原是盟主袁紹派人來邀各諸侯議事。
想來是商討怎麼破虎牢關的事情,不然這諸侯聯軍總待着不動,人吃馬嚼的可撐不了多久。
常威帶着趙雲兩人進入中軍大賬,與眾人打了個招呼後落座。
「諸位,虎牢關險,大軍久攻不下,諸位可有良策?」
常威抬眼看了看袁紹,作為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氣質這方面完全沒話說。
而他現在又是聯軍盟主,話語權極重,頗有些意氣風發之態。
他的問題所有人都想有個答案,更想有個辦法攻破虎牢關。
可誰會不知道,虎牢關之城高牆厚,要是能攻破的話早就攻破了,哪還能等到袁紹發問。
「某家以為,虎牢關雖險,可也不是難以攻破,若不惜代價破關,定能一舉拿下。」
說話之人是孫堅,但卻沒人回答他的話。
「那不知文台以為,誰人能做前鋒?」
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十八路諸侯聽起來強大,但絕對不是鐵板一塊,誰也不願意自身有太大損失。
包括他袁紹也是一樣。
孫堅是不明白現在的狀況嗎?他太明白了,但作為武將,還是一個性格略顯衝動的武將,說一千道一萬,首先想到的問題就是打。
主意是沒問題,只是場合有問題。
「若在場諸位能不計代價出兵,我孫堅願做前鋒。」
「不妥,此策無論能否攻下虎牢關,必會損失慘重,豈能如此讓士卒丟掉性命。」
「此言有理。」
「莫要徒增傷亡。」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把孫堅的話直接否定。
開什麼玩笑,大家來討董是不假,但要是損失過重,導致自身勢力受損,會發生什麼事還真的不好說。
也幸好劉虞不在這裏,而是在其它地方,否則以劉虞對漢室的忠心,指不定就會第一個跳出來答應。
那這樣的話,尷尬的就是大家,答應吧怕損失太大,不答應吧又很沒面子。
其實在常威看來,這註定是沒有結果的事情,打又不捨得打,不打又沒有好辦法。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恐怕這盟軍離解散也不遠了。
正在這當口,有士卒奔至中軍大賬。
「報,華雄於虎牢關下叫陣,極盡挑釁之言。」
「豈有此理,何人可取華雄頭顱,以振軍心。」
這時候被袁紹安排掌管糧草的袁術跳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