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和喬冽談了許久,朱武對他的能力有了很深體會。一筆閣 m.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知道喬冽這個人雖然在軍政兩方面都不算頂尖,道法上的造詣也遠遠不如公孫勝,卻能稱得上一個通才。
而且,作為一個支持造反的人,喬冽在知道朱武的心思、並且在拜朱武為主後,已經得到他完全信任。朱武完全能將一些私密的事情,交給喬冽去辦。
「先前沒有人選,我在山寨中一直兼任着教導處處長職位。」
「如今喬冽上山後,或許可以把這個位置,交給喬冽來坐。」
「讓他去引導山寨眾人思想,逐步轉向造反!」
有了這個心思,朱武次日和喬冽、孫安等人一起考察獨龍岡三莊時,更耐心地向喬冽講解自己在獨龍岡施行的政策,以及為何這樣做的原因。希望喬冽能明白其中道理,擔負梁山泊教導體系。
不過,在考察過程中,朱武也發現獨龍岡三莊雖然運轉良好,卻在分地之後,不可避免地出現問題:
「有年輕人成親分戶,也有人因為年老和各種意外死去。」
「分戶的人給他們劃撥土地就好,但是死去之人的土地,卻難以重新收回來。」
「如果土地得不到回收,隨着獨龍岡的人越來越多,三莊剩餘的土地,遲早分不過來。」
「合作社的根基,必然遭到破壞!」
對這點有着清醒的認識,朱武知道自己現在實行的這種直接分地的辦法,遲早會因為戶口越來越多難以維持下去:
「北魏到唐朝前期,曾經實行均田制。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
「但是這種制度在南北朝那種戰亂時期還能勉強實行,在唐朝穩定下來後,隨着人口增加和朝廷掌控的土地越來越少,很快就無法維持下去。」
「均田制無法維持後,依附均田制的府兵制隨之崩潰,不得不採用募兵制,釀成安史之亂,以及後來的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大亂。」
「如今的大宋朝廷之所以兵力不強,同樣和一直採用募兵、招募饑民為兵有很大關係。」
因為對募兵制下的兵為將有極為忌憚,宋太祖趙匡胤在宰相趙普的建議下實行更戍法,讓軍隊定期輪換,將領不隨之調動,使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造成兵不知將、將不識兵,削弱軍隊戰力。
而且為了安撫沒有土地的民眾,宋朝一直招募饑民為兵,造成冗兵之患,帶來極大的財政壓力。這些耗費巨大、卻又戰力不強的募兵,可以說是宋朝積貧積弱的根源。
可以說,自唐朝後期到宋朝的一系列禍患,都有均田制崩潰的原因。
「田制不立、不抑兼併,是宋朝積貧積弱的原因。」
「我建立的合作社制度雖然杜絕田地買賣,減緩崩潰速度,但是隨着人口增加和可開墾荒地的減少,遲早還會崩潰。」
「必須想個辦法,讓這種制度能長久維持!」
回想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朱武知道它之所以能實行下去的原因是計劃生育造成的下一代人口減少,以及城市化吸收了大量富餘勞動力。隨着下一代年輕人的減少,以及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轉入城市,自然沒有多少人在意農村的土地。
但是這兩種辦法,在如今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實行,必須用其它辦法,延緩合作社崩潰:
「或許可以讓合作社定期重新分配土地,在人口增加到無地可分之後,減少平均土地面積重新分配土地。」
「但是這樣對合作社管理者的要求太高,每一次分配不當,都可能釀出亂子。」
「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走到這一步!」
深知土地的極端重要性,朱武對涉及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事情慎之又慎。在沒有完善的管理和監督制度之前,絕不敢把自行分配土地的權力,隨意下放下去。
所以他雖然有心每隔二三十年重新分配土地,卻不敢隨意實行,把這項制度推行下去:
「在北方需要二十畝土地才能維持下中農的水平,若是再少的話,只能普遍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