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道:「陛下,這還得要看是否採用臣建議,冊封敵國手握重兵者為王。採用和不採用,情況又會有所不同。」
接下來,陳平把封王之策向其他人說出。
大家都覺得,這個計策還真夠毒辣,讚嘆陳平足智多謀。
現場六個臣子,是子嬰最核心人員,知道機密亦無妨。
趙佗道:「陛下,臣認為,是否封王,並非單純兵事問題,還涉及到統一天下後採用的制度。是採用分封制?還是採用郡縣制?若採用分封制,封敵國重要之人,使其起兵造反,在大秦滅六國後,讓其繼續做王亦無不可。如果採用郡縣制,若還封王,等滅六國後,還得再收拾各王。」
子嬰點頭道:「趙卿家說得沒錯。還有一個問題,若朕採用封王之策,等滅六國後,若朕不封戰功卓著的臣子為王,那就是賞賜不公。」
這種話,除非是極個別臣子向皇帝進言,其他人(特別是統帥)不適宜說出來。
王元、韓信、趙佗都有可能戰功卓著。
子嬰道:「昔日,尉繚丞相已說過,封王和不封王,各有利弊。若封王,固然可讓我秦軍滅六國更快,但滅六國後會有些麻煩。朕可以告訴六位卿家,統一後的大秦,絕不會有分封制。」
陳平道:「陛下,臣認為,不必急於決定是否封王。臣認為,應先滅韓。張良此人,誓死要與大秦為敵,若他不死,會給大秦帶來很多麻煩,應先滅韓,除張良。」
王元道:「臣贊同丞相所言,應當先滅韓。若出兵攻韓,齊、趙必有大軍救援,項羽也會派兵前來。」
他走到地圖前,指着上黨地區,繼續道:「洛陽以北的上黨與趙國接壤,如若我軍出兵攻韓,需派兵掐斷從上黨南下道路,另外,還需派兵阻擋楚軍。洛陽以東虎牢關,易守難攻,我們有震天雷,破關應當不成問題,問題在於速度,如若速度夠快,可在他國軍隊趕到前攻下新鄭。」
「不過,新鄭以東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滅韓攻下新鄭後,楚軍必會來攻,我軍除非堅守城池,否則只能野戰。我軍軍力鼎盛,就算項羽親臨,也占不到便宜。」
說了許多話,王元略作停頓,本想再說,韓信搶先道:「陛下,若趙、齊聯軍無法從上黨南下,有可能會從上黨以東的魏國借道南下。我軍破虎牢關東出後,要面對諸國軍隊。臣有一計,我軍破虎牢關後,離虎牢關不足兩百里的新鄭,就是隨時可吃下的肥肉。
「洛陽東有虎牢關,南邊有許多險要之地可據險而守。齊、趙聯軍和楚軍趕到後,我們也不立即出戰,而是與之長期對峙。敵軍從遠處趕來新鄭,需要糧草補給。我軍奪取虎牢關西邊後,可重新恢復三川郡,讓當地近百萬人成為大秦子民。」
「這樣一來,我軍是在家門口作戰,糧草補給容易,敵軍是千里迢迢趕來,糧草補給麻煩得多,況且外出作戰,若長久不得而戰,必會銳氣耗盡。雙方對峙,我軍佔有主動,進可攻退可守,對峙一些時日後,再擇機出擊。」
子嬰連連點頭,認同韓信的辦法。
他看對眾人道:「朕覺得可行,諸位覺得如何?」
王元道:「臣也覺得韓將軍所言可行。」
陳平道:「陛下,昔日始皇帝滅六國,然六國人心不服。虎牢關以西韓地,人口約有八十萬,奪取這片地域後,可派訓導部之人前往,教化百姓。若再跟敵軍對峙一兩年,我軍原本青銅、鐵製兵器,全部改為鋼製武器後,更會所向披靡。」
目前,韓國人口約一百五十萬,約四十萬在虎牢關以東,三十萬在黃河以北的地域,約八十萬在函谷關以東、虎牢關以西。
子嬰道:「按此計滅韓,諸位覺得,需多少兵馬?」
王元道:「稟陛下,前期只是攻取虎牢關以西地區,二十萬綽綽有餘,後期需面對齊、趙、楚軍隊,不知對手會出多少兵,視情況而定,最少還需十五萬。」
子嬰道:「好,就這麼定了,先滅韓,依韓將軍所言實施。把馬鐙、鋼刀、三弓床弩、寒鴉箭裝備軍隊。騎兵在隴山秘密訓練。」
皇帝命令下達後,庫存的兵器被運送出去,分發給相應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