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農場這邊的情況,所有人都是滿意的。
雖然說現在農場的產出還不算多,但隨着周圍的土地不斷的被清理出來,無論是大棚的數量還是產出的糧食數量都是會不斷提升的。
現在的這一片生態大棚只是一個開始,隨着國家在糧食生產上的投入,新的生態大棚會越來越多,也會產出越來越多的糧食。
就好像一直以來的那句話一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這一片能夠在極夜寒冬之下依舊能夠收穫糧食的生態大棚就是那一點已經燃起的星星之火。
檢查了農場裏的溫室大棚,幫助農場的工人解決了一些他們在維護大棚運轉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花費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時間,陳新等人才算完成了這次視察,回返研究中心。
「生態大棚原本的全機械自動化確實成本太高了一些,我剛才和那些工人聊了一下,他們六個人維護二十畝的面積完全可以忙得過來,這可是很有意義的!」坐在回去的車上,陳新正在和一個研究人員聊着關於生態大棚的事情。
這名科研人員聽到陳新的話,很是贊同的點了點頭:「全自動化的機械採收確實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時也能夠讓溫室的運轉更科學高效,但投入還是太高了,兩個全自動機械化的大棚,都夠建同樣面積的三個非機械化大棚了。」
「話雖是如此,但機械化的大棚也還是要有的,我們不搞全自動機械化的話,可以嘗試半自動。」陳新雖然也明白全自動機械化的生態大棚投入過高,但他還是覺得不能放棄機械化。
和陳新對話的科研人員對此倒是也表示了贊同,他能夠理解陳新的意思:「我也同意適當的提高自動化的程度,畢竟二十畝地六個人,收割的時候還要八個人,這個人力成本並不低啊!」
雖然說現在的人力成本不值錢,生態大棚一畝地可以大約養活三到五個人,只需要六個人就能維護二十畝地,怎麼算這都是一個投入大於產出的事情。
但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樣也意味着相應的後勤配套得跟上。
畢竟人是要有吃喝拉撒各種需求的,就算現在條件艱苦一點,各種需求可以相對簡化,這幾千畝的農場生態大棚,也是同樣需要幾千人才能維護得過來的。
再加上周圍還有工人在清除積雪,不斷建設新的大棚,這裏之後投入的人力照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多。
在災難之前,有現代化農業機械的幫助,一個人就可以耕種50-100畝地,現在六個人才二十畝地,就算因為生態大棚是立體種植,產量大大提高,這樣也依舊顯得人力投入太密集了。
所以在陳新和這名科研人員看來,是無論如何都要考慮降低維護生態大棚的人數的。
生態大棚之所以需要這麼多人來維護,就是因為它裏面種植的作物太多,需要每天都做很多的事情才能保證所有作物的正常生長。
而且因為要保持生態體系的共生關係,作物的成熟周期是被特意分開的,這樣一來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將成熟的蔬菜水果進行採收,也增加了日常維護的工作量。
科研中心那邊的生態大棚因為是試驗用的,採用的是陳新提供的全自動機械,大大減輕了人力的投入。
使得一個一百畝的生態大棚,只需要三到五個人就能夠完成全部的日常維護工作,就連採收也不需要額外增加人力投入。
只是相對應的,是飆升的建設成本。
所以兩相對比之下,陳新覺得還是應當適當的增加生態大棚的機械化程度,既要避免全自動機械化的高成本,也要避免全人力維護的過多人力投入。
適當的提高機械化的程度,讓一個人可以負責更多的工作,這樣既可以減少人力的投入,同時也可以提高勞作的效率。
畢竟人力勞動,存在一個熟練度的問題,生態大棚一畝地種很多種作物,維護的工人不僅需要了解作物習性還要知道每一種作物的採收時間和方式,這同樣也對工人的專業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所以增加機械化程度,靠着機械去完成一部分需要人去做的工作,既可以降低人的勞動強度,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
心中拿定注意,陳新正
第四百九十六章 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