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華躬耕於厲山,漁於雷澤,制陶於河濱。
妘載躬耕於嶺南,漁於閼澤,制犁於南丘。
同樣的年輕人,卻有着不同的命運,但目前來講,倒也說不上誰更幸運一些,畢竟未來無定。
妘載親自拉犁,妘缶帶着五十個族人離開,隨着告師使者前去進行祭祀洵山與柴桑的活動,這裏的人手一下子少了很多,而根據妘載前世對於天象氣候的熟悉,驚蟄很快就要到來了。
首先是最近的雷聲越來越響,萬物即將復甦,正所謂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作田。
地洞中出現了異動,偶爾會有認不清時日的蛙蛙從泥土裏鑽出來,冬眠的動物都在逐漸復甦,至於溫度,似乎嶺南的氣候比起前不久來說,開始逐漸的潮濕起來了。
雖然這片區域氣候屬亞熱帶,冬季特徵幾乎沒有,但仍舊可以從土壤的潮濕度,以及各種動物的行為判斷出準確的節氣日期。
還好,這裏的田種出來的莊稼都是自己的,不需要像中原一樣交付公糧給「朝廷」,這就是井田,說白了,這個「井」字中間的那塊田,是公家的地,周圍劃開八塊,八個人同時負責,種不好就是八個人平攤責任,該砍頭砍頭,該捅菊花捅菊花,就是「農業大鍋飯」。
所以井田又被戲稱「公田上白干,其他地不算」。
但現在,赤方氏剛剛開始耕耘,說什麼農村體制改革,為時尚早。
田被開墾,耕耘的時候,妘載明確要求要按照「田壟」的模式進行種植,不要亂七八糟一大堆都放在一起種。
是所謂「劃纖陌」!
「阡」是南北向的路,「陌」是東西向的路,是作為分界用的。
所以不要以為什麼言情小說的配角,用纖陌這個詞作為名字是多麼的文藝,這詞就是「田壟」的美稱而已!就是田野間的爛小路!
田壟,即分開田畝的土埂或田間種植作物的壟。
同時,還要在中間開墾數條用來灌溉的溝渠,因為嶺南多雨水,所以田地很容易像是上次化蛇襲擊一樣被淹沒,這一點,用溝渠來防範,雖然異獸所發的大水是排泄不了多少的,但是老天爺自己下的鴻雨卻可以有效泄去。
這年代的計量方式還是用「步」,單位也是「步」,但是妘載為了方便計較,直接套用後世,用一步等於四尺,相當於後世的1.33米左右。
如果是秦尺,則一步等於六尺,為1.38米。
不過尺這種東西,最早出現在商朝,山海的時代,可是沒有!
【於是,山海,帝陶唐六十六年,赤方氏族妘載,始作「尺」!】
部族中的人,在妘載規劃之後,也稱秦尺為統尺,稱後世尺為田尺,因為可以和「步」進行換算,所以深得大家的喜愛!
本來很簡單的東西,其實沒有必要複雜化,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
既然單位被發明出來,那麼木製尺與石制尺也自然應運而生!以妘載測量時所繪製的木尺為基準,妘梁準備大規模製造這個玩意!
「相比於丈,尺則是丈的簡化,看似是微不足道的變化,卻可以把很多模糊的事情,變得更加清晰起來!這是好事情!」
老族長誇讚着,手中活計不停:
「人誤地一季,地誤人一年啊,我們總算是趕上了,這片地已經開墾出來,按照巫的說法,驚蟄下種,不可拖延。」
老族長一邊拉着犁,一邊和跟在他身邊的妘榆講着,而犁這種東西被創造出來之後,不管是單人版的還是雙人版的,部族中的少年人們,尤其是妘荼那些年紀稍微大一些的,都異常歡喜。
有了這東西,耕地的速度比起原來要快上無數倍,而且相對於人力翻耕,犁地要消耗的體力顯然更少,那麼多餘的體力就能用來犁更多的地,或者用在別的事情上。
「我倒是比較想要那隻犀渠!」
妘載一邊犁地,一邊和老族長交談:「告師使者走的時候,和我聊天,說了洵山最近得了厘山氏的饋贈,買了幾隻犀渠,告師氏祭祀有功勞,也分了一隻,只是品種不是良品,這東西,據說有拖動丘陵的力量呢!」
老族長笑道:「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