妘載的規劃是,把南丘經營成一個繁榮的部族中心,當然這需要徵得洵山的同意。
柴桑山是沒有什麼意見,而洵山這裏還是要多多打點一下的。
繁榮歸繁榮,建設南方新農村歸建設,但是有事情必須要想着上頭,怎麼說洵山也是這裏的扛把子,太跳了容易被打壓,而且赤方氏才剛來一年。
喧賓奪主這種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這在任何時代都是不會做人的表現,即使是原始社會,即使是部族時代,但在南方已經是洵山說了算的前提條件下,赤方氏做的太過火,即使赤方氏沒有多少人口,也容易讓洵山覺得赤方氏有不懷好意的意思。
所以,上一次徹河的修堵改流工程中,洵山的幾個威神戰士想要買小推車回去,妘載便立刻同意了,連如何製作都教了,起碼態度表出來,果不其然,洵山覺得這是個好東西,可以大力推廣,還無形中給赤方氏做了一波宣傳。
這宣傳的結果,就是丹朱跑來了赤方氏。
環環相扣,很多事情都是從一點點的,微弱的好處,逐漸積累成極大的好處的。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能太急,否則,吃不了兜着走啦!
在盟誓之後,各個部族的巫師,都對於妘載這次所謂的「農業合作社」表示很大的期待。
妘載道:「讓這些地猶氏的戰犯讓他們去修路,等到幾條主要的大路修好了,我們的牛車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到時候各個部族的往來也會變得方便起來」
於季氏的巫師此時對妘載道:「這個修路,我們是贊成的,聽說上次侔洪氏修路失敗,然後那些山都不是被抓過來開河道了嗎,後來洵山抓他們回去,似乎也在修什麼東西,讓它們負責搬運呢,到現在還在幹活。」
這個消息倒是讓妘載有些意外,洵山果真是如自己所料一樣沒有殺了那些猴子,而是讓它們干苦力去了,估計是看它們在徹河附近幹活乾的不錯,覺得這種苦力殺了可惜,畢竟外包工程都是要錢的誒,這種不要錢只管飯的好勞工哪裏找啊。
「聽說是在修梁哦不是,是在修津渡。」
於季氏的巫師說着,而妘載也差點嚇一跳,還以為洵山這麼大手筆,要提前數個千年來修跨江大橋呢。
「在修津渡(碼頭)啊」
妘載覺得很有意思,洵山怎麼突然想起來修這個玩意了?
當然,大羿他們是知道的,因為這個問題,就是丹朱要求的
中原要運送兵力過來,東夷和百越也需要一個水路運輸的通道,那麼大型渡口就是必須要修建的,正好那群山都被抓了,於是直接被洵山帶人弄到碼頭扛大包去了。
一切為了對付三苗,這些設施都是必須要修建的東西。
在丹淵不好修築這個,因為對岸就是三苗部,他們逃過去,當然不會讓中原的船舶靠近,搞了很多沿江防禦設施,甚至挖開大江周圍的泥巴,構成一個個極深的窪塘,在裏面放養猛獸毒蛇
當時中原也沒有力氣再去渡江了,這一打肯定得不償失,所以就暫時放下了,三苗聯盟也就在洞庭湖安穩了十幾年。
三苗一直是中原很棘手的問題,堯舜禹三代和三苗幹了許多次,每次三苗被打就會繼續跑,然後中原隔一段時間就繼續追。
堯征三苗,丹淵大戰;舜征三苗,遂死蒼梧;禹征三苗,克定天下。這是空前規模的大決戰,終於把三苗打垮,不再互為聯盟,其中諸部四散,落於八方。
這一次三苗遷移,正是準備遷移到靠近江淮的區域,也就是包括洵山附近,然後再向東一些,在淮水與大江的這一大片區域內!
也就是歷史(神話)上,三苗與無支祁一起作亂的地方!
於是舜三征三苗,第一次是受命於堯,第二次是大禹剛剛當上司空,舜帝第二次南征,在江漢地區和三苗大部展開了拉鋸戰。
然而第三征,也就是第二征勝利之後,舜去追擊,病逝在追擊路上,葬於蒼梧。
這便是「舜帝南巡」。
大羿這時候才記起來,在這裏的西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