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呂武有點小興奮啊!
他跟自己幾個在「新田」的家臣一說,瞬間家臣也變得興奮了起來。
來自魯國的茅坪最為激動,請命道:「主,臣出自魯國,知曉風土人情,可為嚮導。」
梁興當仁不讓地說道:「臣善交際,自然當去。」
其餘幾個家臣稍微思考了一下。
他們琢磨着有茅坪和梁興去,自己去也展現不了太大的價值,於是沒人再吭聲。
只是,陰氏能夠參與到國際事務之中,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哪怕不能直接參與其中,陰氏強大他們也會跟着水漲船高,一個個跟着感到興奮與激動。
呂武已經跟魏相約好了。
這一次的出使有點特別。
極可能需要動用武力,鎮壓齊國與魯國?
帶去的人少了,無法使齊國和魯國感受到壓力。
要不,老呂家和老魏家就各自拉出一個「師」吧?
魏氏還掛在中軍的建制。
跟隨一塊南下的魏琦帶走了一個「師」。
以老魏家的實力,再拉一個「師」出來,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所以,魏相很痛快地答應下來。
呂武已經派人回去封地進行徵召。
他這一次初在邦交舞台上亮相,怎麼都要有個閃亮登場,事情更要辦得漂亮。
帶出去的部隊不能太過拉胯,哪怕是裝也要裝出一種高大上的形象。
考慮到能不能壓服齊國和魯國關係到南征事宜,一旦呂武這一次將事情辦得漂亮,加分項肯定不會少。
因此,說是去鎮壓齊國和魯國,能不真的靠打服,只用嘴巴說服最好。
這樣一來,沒有足夠的鼎盛軍容,怎麼嚇得齊國和魯國不敢輕舉妄動。
魏相肯定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他才會在呂武提出要魏氏出一個「師」的時候,答應得那麼痛快。
只是去兩個「師」,能不能達到恫嚇的目標?
晉國的一個「師」有一百輛戰車和七千五百名士兵。
其餘的諸侯國,一個「師」只有一百輛戰車和兩千五百名士兵。
如果按照周王室制度,魯國是個侯國,能有兩個「軍」的兵力。
齊國也是侯國,能擁有的兵力和魯國是一樣的。
既是所謂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只是,周王室的制度事實上已經崩壞。
說是由誰帶的頭?
已經很難去說得清楚。
目前以周天子保護者自居的晉國,軍事制度上已經造成逾越的事實。
偏偏不管是周王室或各個諸侯國,壓根就管不了。
如果晉國真的守制,很早之前就只能有兩個「軍」,每一個「軍」也不會是這樣的編制。
晉國目前的軍事制度,卻是得到周天子所許可的。
誰讓周天子現在就靠晉國保護。
是不是?
有晉國為例子,其餘諸侯國也不笨。
各個諸侯國實力不行的話,再怎麼硬着頭皮,無法維持該有的兵力,空有份額卻沒有能力。
一些實力強的諸侯國,礙於晉國的威懾不敢緊隨其後,比如多添加幾個軍團,卻搞出了自己的一套。
他們一般是在「羨」上面做文章。
也就是不增加軍團數量,也不增加某個軍團的兵力,去搞編外的額外武裝部隊。(增強預備役儲備)
有那麼點楚國封君私軍的意思,卻比楚國對私軍的控制力更強。
臨到出發之前。
呂武主動找到魏相,問道:「三國交界處,各國兵力如何?」
魏相答道:「魯國出兵三千,以孟孫蔑為將;齊國出兵七千,以晏弱為將。」
沒說莒國?
之前,呂武對莒國非常陌生,可謂是一概不知。
既然要出使,又是因為莒國給惹出來的麻煩,肯定是要進行了解。
莒國是東夷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