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貴族哪天真的全麵團結友愛,一定是這個世界變得不對勁了。
這個並不是某個時代一些人的錯,一開始是時局方面的迫不得已,再來就成為一種傳統。
所以,一切的鍋都能丟給老前輩,後人是絕對不肯背善於內鬥這個黑鍋的。
晉國內部的內鬥之風之盛也不全然是壞處,沒有這種朝不保夕的危機感,各家哪來的緊迫感,也就不會有晉國的強大。
因此,凡事不能只看壞的那一面。
呂武回封地之前,決定接受趙武的邀請,去「趙」城一趟,接受趙氏的款待。
很早之前,趙氏遭到幾乎全國貴族的圍攻,城池自然是被攻破,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趙武接收「趙」城時,不提四面城牆破損嚴重,城內也是廢墟處處。
當時的趙氏要什麼沒什麼,尤其缺乏人力資源,導致趙武長期逗留在「新田」,等收拾完城內的廢墟才回到封地。
城內的廢墟好收拾,想要將破損的城牆重新修葺並不那麼容易。
築城極為耗費人力和物力,修葺城牆則是看時局。
和平時期大搞城防建設,必然會引來一片側目,使人懷疑是不是要搞什麼么蛾子,不然賣力修建防禦設施是要搞什麼。
趙武前前後後花了五年的時間,無一例外都是局勢合適才抽調勞力修修補補,終於將「趙」城的城牆給修好,並且進行了必要的加高和加厚。
「越過禮制了。」呂武站在『趙』城的城牆之上,摸着女牆的夯土說了那麼一句。
周禮有許多規定,其中包括城池的大小以及城牆的高度、厚度。
那是一種以爵位來遞減的規格,比如「天子之城方九里,諸侯禮當降殺,則知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的這一套。
儘管周王室的尊嚴好幾次被踩在腳下踐踏,周禮卻沒有全面崩壞。
說沒有全面崩壞,意思就是有些規則已經被打破。
其中包括晉國的「卿」位比小國之君這一條。
晉國的「卿」在地位和待遇方面直追之列之君,築城也就能夠採用「諸侯」的標準。
趙氏曾經闊綽過啊!
呂武所看到的「趙」城長六里、寬五里,比「陰」城大了不少。
原本「趙」城的城牆高度約是六米,趙武重新修葺給加高到了八米,寬度從本來的三米多增加到四米多。
這個是能從城牆表面夯土顏色來進行分辨的。
越是時間久遠的牆面就越黑,越新的牆面則是越白,遠遠站着觀看一下子就能看出經過什麼樣的改動,包括哪一些城牆段曾經崩塌過。
趙武現在連「卿」都不是,有一座這麼大的城池算是祖宗遺產,加高加厚城牆則是真的違制了。
要是有誰跑去找周天子告一狀,周天子又死咬着不放,信不信晉國的國君哪怕只是為了讓周天子臉面好看一些,「趙」城就要拆掉重建?
趙武能說什麼?
他總不能說自己極度缺乏安全感,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那一套吧?
還是說,他篤定自己某天能坐上卿位,不過是將以後需要做的事情,提前給先幹了?
事實上的情況是,趙氏經過覆滅又獲得復立,誰都能看得出趙氏的某一代家族肯定能夠獲得卿位,差別是在什麼時候失而復得而已。
這個不限於趙氏,對任何一個曾經擔任卿位的家族都通用。
那麼就能夠理解胥童的野心和不甘。
胥童的野心是恢復家族榮光,不甘心沒人願意幫一把,只能傍上姬壽曼的大腿。
可惜的是姬壽曼不給力啊!
姬壽曼:怪我咯???
趙氏正在百業待興的階段,偌大城池的居住人口不會超過一萬,城池郊外的農田覆蓋率也着實是小了一些。
呂武一直有在關注趙氏,某種程度上可能比趙武更清楚趙氏有多少家當
第411章:幫趙氏搬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