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氏三千騎士為什麼去偷襲義渠而不是秦國?
必須再次強調一點,秦國哪怕好幾次被開除出諸夏的戶籍,他們還是被承認為諸夏的一員。
作為晉國八「卿」之一的呂武再怎麼希望秦國完蛋,不想名聲臭掉為前提,說什麼都不能對秦國不宣而戰。
白翟已經暗地裏跟陰氏結盟,陰氏騎兵當然不會去打白翟,只剩下一個義渠沒結盟又不屬於諸夏的一員,呂武要宣告自己的入場,不打義渠人,又能打誰?
那麼,呂武為什麼要宣告自己的存在?
這個,還是跟時代的特殊性有關。
換作是在其餘的時代,悄悄地進村,逮住機會給予攻擊目標一擊必殺,才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現在卻是不能那樣的。
哪怕是跟異族作戰,諸夏基本上也保持一副要臉的嘴臉。
俺要打你了,真的要打了哦。
先小拳拳捶你胸口一下,絕不一下子捶死,血都不給吐一口,只是宣示存在感而已。
看似搞笑或狂妄,實則是建立在諸夏對上異族有絕對的底氣,篤定跟異族打,肯定能打贏的自信。
用人話來講,無非就是一種「高手」對上「弱雞」的從容和傲嬌。
百分百能贏,憑什麼就不能展現出絕世高手的逼格,是吧?
深思下來,儘管好像挺搞笑,卻也是底蘊的一部分。
這份「氣質」有相當多國家和民族想展現還沒有資格,但凡是有氣度的國家或民族,哪怕跌倒也能再爬起來。
就是,每每總因為追求逼格,致使一再跌倒,並且記吃不記打。
三千陰氏騎士撤出戰場,隔天又給義渠人來了那麼一下,儘管沒有給義渠人造成多麼嚴重的損員,卻是有點讓義渠人自閉了。
要打就好好地戰上一場,哪有突然間冒出來襲擊一下,打完還不給個還手的機會就跑的。
也就現在的遊牧部落不長腦子,要不學會這麼一套,其它都不用去進行發育,照着花樣玩絕對能讓農耕民族難受。
陰氏騎士這是在幹什麼?
他們是逮住機會在試驗戰法啊!
義渠人不再出營,選擇閉營避戰。
那一塊高掛的免戰牌相當醒目,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來一看,還以為義渠也是諸夏的一員呢。
秦國這邊明確知道晉人來攪局,暫時不清楚來了多少晉人,又是以哪個家族為主力。
他們顧不上義渠和白翟,想的做的是等晉人主力抵達,再決定下一步該採取什麼應對方式。
在那麼一個上午,地平線的遠處出現了一條黑線。
這條黑線在移動,緩慢地靠近戰場,直至進入秦國、義渠和白翟的視野可觀察範圍,各方確認無誤來的就是晉人。
不使用「晉軍」這個更明確的稱呼,主要是來的晉人數量有些多,卻是看不到「正規軍」該有的旌旗。
能夠確認是晉人,還是從穿着打扮來進行辨認。
「為何有齊軍?」後子針懵了。
晉人走在前面,沒有打出旗號。
落在後面的齊人則是有亮出旗號,熟悉諸夏的軍制能明確分辨齊國來了兩個「軍」的兵力。
吳剛同樣懵逼,不明所以地說道:「齊盟我、楚,齊君方為於我友,因何會同晉人而來?」
不是有蜀地會盟嘛。
而蜀地會盟是秦國和楚國牽頭,楚國帶上一大隊小弟撐排面,秦國沒小弟能湊數,釣來了齊國、衛國、魯國和宋國。
消息已經傳開,齊君呂環明確表示不要晉國這個老大,爭取獨立自主,要連同秦國和楚國整出一個三強和諧共存的局面,誰不贊成就一塊揍誰。
倒是魯國、宋國和衛國在盟書上寫的是「弭兵」的性質,也就是雙方進入到和平時刻,不想要再交戰。
後子針和一眾秦國貴族之所以感到懵逼,主要原因就是齊君呂
第417章:來啦,來啦,陰氏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