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中軍的戰車已經展開衝鋒,一陣「颯颯」的動靜響徹,陣型中間平地升起一片「烏雲」。
那一朵「烏雲」由至少五千支弩箭組成,箭鏃破開了空氣帶起了詭異的聲音,越過馳騁狀態的己方戰車兵,飛了至少兩百五十米才落下。
晉國中軍與楚軍因為需要等待各自疲憊的參戰部隊離場,再來是需要清理戰場的關係,兩軍的相隔距離保持到兩百米以上。
看到晉軍那邊射箭的楚軍弓箭手有些懵,極個別的楚軍弓箭手下意識完挽弓射箭,他們的行為讓周邊的同伴產生誤判,以至於幾個局部的楚軍弓箭手都做了射箭的舉動。
陰氏的弩有區分級別,強弩射程最遠的撅張弩可達一百八十步(約270米),騎兵列裝的騎弩最遠射程達到九十步(約135米),普通的弩射程超過一百二十步(約180米)。
因為弩根本不用多長時間來訓練就會使用的關係,陰氏帶來的弩基本上都拿了出來,除了經過專業訓練的兩千弩手之外,剛才射箭的三千弩手屬於客串。
所謂弩手需要專門訓練,主要是增加拉弦和裝箭的速度,再來就是聽從命令掌握每個抬弩的角度,能夠聽懂各種如「攢射」、「漫射」、「拋射」的口令,準確命中率什麼的不追求。
實際上,想追求準頭用弓最好,聽說過「神弓手」這個稱號,還真沒聽說過誰獲得過「神弩手」這個稱號。
一切都是源於工業技巧的限制,即便弩被加上「望山」這種瞄準裝置,距離近了還好說,距離稍微遠一些就別追求什麼準頭了。
講得更直接一些,遠程武器其實是追求「量」最實在,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只有「量」有點那麼過剩才會去追求「質」。從而能夠發現將射箭玩成「基礎技能」的勢力,才更容易出現「神弓手」。
楚軍的弓箭手比較晚射箭,他們射出去的箭矢卻是先落下,只是射了個「寂寞」,傷到了一些花花草草,再給地表增加一些戰爭遺蹟。
差不多是在楚軍箭矢落下約七個呼吸的時間,陰氏弩手射出的弩箭才落下去,帶起了一朵朵血色的花骨朵,再引發出慘叫與悶哼聲。
楚君熊審怔怔地看着倒下的御戎,再看向薳罷手裏插着弩箭的盾牌,最後掃視了四周和身後。
他們可是處在中央軍陣的前端,挨射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正常的是晉國中軍怎麼就敢無視有一國之君在場,進行這種刻意的箭雨覆蓋?
晉國中軍的一波箭雨下去,倒下至少七百名楚軍。
這還要慶幸軍陣前端的參戰人員基本有穿甲,要不然倒下的人會更多。
楚君熊審拉拽御戎的屍體,檢查有穿甲怎麼就被射死了。
御戎的中箭部位在脖頸附近,也就是弩箭正好命中沒有甲冑防禦的位置,斜着沒進去大概三分之一,看位置絕對是穿透了心臟,以至於御戎連慘叫都沒有直接斃命。
「王上……」薳罷看到晉國中軍那邊又有『烏雲』升空了。
因為錯愕和緊張的關係,薳罷沒算晉國中軍射箭的間隔時間,認為繼續待在原地會很不妙!
刻意殺死一國之君這種事情?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去干。
中了流矢沒命的一國之君卻是有那麼幾個,近數十年死在流矢下的就有曹君姬廬。
當時曹國沒跟秦國計較的主要原因是,真心不知道該怎麼計較。
薳罷觀察和預判了一下晉軍箭矢會落下方位,勸楚君熊審後退的話重新咽了回去。
軍隊的遠程部隊其實很少會重複覆蓋某個區域,他們追求的是有價值的群體殺傷效果,已經覆蓋過一輪的區域再覆蓋會顯得很不划算。
楚君熊審從眾多慘叫和呻吟聲中聽到了雜拌其中的破罵聲,辨認了一下才聽明白有貴族在訓斥剛才私自射箭的弓箭手。
退?過剩的自尊心不允許楚君熊審往後退。
再則,楚君熊審發現晉軍並不是刻意朝自己這邊射,膽子又給肥了一些。
最為重要的是楚君熊審一旦退卻,與他「莽」的風格很不一致,可能會打擊到參戰楚軍的士氣。
失去了御戎的「王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