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了,真的是不行了!
楚君熊招在接下來會約束舉國上下,不能再一批批上去送人頭。
這樣的流血肯定有意義,證明楚人絕不會屈服。
然而,國家流血過多會失血而亡的!
「我聞秦人其爭,無教從命而征,致流血多也,乃有今日之哀。」公子午肯定配合自家大王的。
講的是秦君贏石頭鐵到不行,為了抵抗晉軍的入侵號召萬眾站出來拼了,非常多的秦人響應秦君號召踏上戰場,他們能夠安全回家的十不存一,導致秦國從此之後消失在諸侯爭霸的舞台。
楚國跟秦國一直是好朋友,私下的交流非常頻繁,自從呂武西征攻破秦國都城「雍」,或者說贏石有了諡號之後,兩國私底下的交流斷崖式的減少。
當然是因為大量的秦國貴族被俘或被殺,導致很多楚國貴族失去了朋友,後面則是陰氏和魏氏封鎖秦國的東境,以至於秦國那邊很難傳出消息。
一直到後面,其他諸侯國還在茫然之間,楚國已經發現秦國的貴族換了一茬。
楚國君臣倒是沒有想到陰氏要滅亡秦國這一層,他們猜測陰氏要將秦國變成自家的後花園。
哪怕僅僅是後面那個猜測,打從實際上秦國也將得到一個「國將不國」的局面,又有哪個國家願意獲得這般下場呢?
「寡人問諸位,來年起兵雪恥,抑或……」楚君熊招看上去很是羞恥。
決定配合自家大王的公子午立刻說道:「我與晉爭霸,非一朝一夕之功。晉得邲戰之敗可忍氣吞聲,我如何不能?」
可惜了,勾踐生得太晚,要不然用一句「臥薪嘗膽」就挺有意境的。
聰明人已經看出大王和令尹在唱雙簧,考慮到這一波的損失真的挺大,哪怕不湊上去陪着演,也不會幹拆台的事啊。
當然也存在刻意出戲的貴族,他們喊着吼着遭到奇恥大辱,一定要報復回去的話。
楚君熊招能看出有人真的想報仇,一些人則是立人設,說道:「鄭、宋蕞爾小國,亦敢辱我?」
大王放話了,都有點逼數啊。
楚國現階段很難再跟晉國打硬仗,收拾鄭國和宋國還是有點底氣的,要不就拿鄭國和宋國出氣吧?
說起來是,楚國要是完全沒有動作,豈不是承認自己真的不行了?
真的去找晉國拼命吧?他們真的挺心虛,但凡存點理智也知道暫時打不過。
「晉有陰子執政,多有變革以至圖強。寡人亦聞鄭子產效仿求變,我遭此大難,不可不尋圖強之法。」楚君熊招敏銳感覺到保持老樣子會糟,一時間對變法相當有興趣。
只是這一下連決定配合的公子午都噤聲了。
一個國家怎麼能夠說變就變,知道一旦稍微出現一點點的改動,會觸犯到多少人的利益嗎?
薳罷說道:「如今我受創頗重,不可放過南疆諸盟。」
什麼玩意?
不是在探討變法的可能性嗎?怎麼突然話題轉到了楚國南邊去啦。
不過,要是了解楚國就會知道一點都不顯得突兀。
楚國歷來就是這樣,他們一旦在北方吃了虧,雷打不動就會去南方跟各部落玩耍找回自信,再則也是用攻打南方的部落聯盟來進行取得收穫,好好的回一波血。
楚君熊招有點搞不懂薳罷講這件「常規活動」是什麼用意。
「我若攻鄭、宋,晉必再南下。」薳罷已經看到很多人對自己怒目而視,無外乎就是覺得自己慫了。他語速極快地繼續往下說道:「臣非懼怕於晉,乃是忌憚陰子。陰子已致秦、齊、衛如今這般,我實無力與之爭鋒,為何再行自欺欺人之舉?」
該罵的人繼續罵。
不少人則是動腦子進行思考。
薳罷的話講得很難聽,說的卻是現狀。
陰氏革新了冶煉技術,晉軍當然不是全部用上了新裝備,楚軍幾次與之較量下來卻必需承認一件事實,也就是楚軍碰上了使用新裝備的晉軍一再吃虧。
本來楚國在軍隊素質上就比晉軍差勁,靠的就是人多和糧多才跟晉國維持一個五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