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並不喜歡當前的時代,哪怕是成為晉國貴族,再進步到獲得卿位,後來成了一國之君和稱王,依然是不喜歡。
為什麼會不喜歡?一切都享受過了之後,就好像是進入到賢者時間,什麼都會覺得索然無味。
如果不是一路都有目標,享受過現代的各種物質,耍過那麼多的娛樂,呂武穿越後最大的概率會是進入到自我毀滅的時刻。
任何人到了要什麼沒什麼的年代,懂得的「發明」弄完,一定會精神狀態一再消磨,人生失去目標也就變成了行屍走肉。
當前呂武的目標是將漢國建設好,為嘗試進行宇內混一做準備。
這個過程很繁瑣也非常枯燥,親自能幹的事情卻是一點都不多,無非就是該露臉巡視就去某地,其它時間一定是被各種文牘埋了。
自然了,呂武想要達到宇內混一的目標,自身得到鞏固與發展,國外少不了要搞東搞西。
范國跟楚國陣營槓上,荀國與齊國陣營沒完沒了的打,裏面並沒有呂武插一槓子。
不過,既然態勢成了那個樣子,呂武肯定希望他們沒有休止地糾纏下去,少不得會在暗地裏搞點什麼的。
打從事實上來講,幾個國家互相對上沒有漢國的手筆,其實就是一種懈怠。
想要完成宇內混一?怎麼可能安份等待機會,不及早行動起來去創造機會,不是一種懈怠又是什麼。
「不論何國,不問出身,如能使戰事膠着,予金可也。」呂武來到了隴右。
一國之主不待在都城,重大的事情不是監國的太子能做主,肯定需要大臣來回奔波了。
這個也是呂武不是漫無目的瞎跑才能找到,他想去某地不是拍拍屁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履行,事先需要做的準備比較多,包括派人通知都城的監國太子以及眾臣。
現在開始收買各國能收買的人並不算晚,只是現在想收買貴族的難度有點大。
不管承認還是不承認,春秋時期的貴族絕對要比進入戰國時代之後更有節操,使得收買需要講究技巧,一般就是拿捏住把柄;換作是明晃晃帶上錢去拜訪,給再多的錢都沒有用,甚至會被認為是一種侮辱。
梁興來匯報的事情挺大,提到孫林父尋求投奔到漢國,一同願意遷徙到漢國的貴族超過二十家。
如果說戰國時代是三個新國家的誕生給打開大門,那麼衛國的孫氏以及齊國的崔氏外奔就是遞上打開大門的鑰匙。
呂武已經嫌棄本國的外姓大貴族有點多,打從心裏不願意再接納有貴族拖家帶口來投奔。
或許會有人說,拖家帶口過來,日後再吃干抹淨就好了。這個說法沒考慮到時效,對呂武這種有緊迫感的人來講,時間很寶貴的。
現在呂武就想要內部的純潔性質,因為他太清楚一個純潔而又團結的集體,遠比一個看上去無比腫胖卻亂糟糟的集體,強上不止一百倍那麼多。
漢國有哪些外姓大貴族?擔任國尉的解朔算是其中最強的一家,解氏雖然是呂武的臣子,其實就是帶資入伙的性質,不光是有近三十萬口眾,屬於解氏的城邑也原封不動照舊歸他們。
呂武在計算漢國人口時,得到四百萬左右的這個數據,並沒有將外姓貴族算進去,真要算進去也要等外姓貴族治下口眾用個體身份的方式參軍,不然以任何修飾文字講述都無法改變是一個國中之國的實情。
如果將外姓貴族治下的人口一塊算在內,漢國的總人口應該是四百五十萬左右。
現在孫氏和二十來個貴族要拖家帶口到漢國?先不說會帶來接近十八萬左右人口的紅利,他們為漢國立下了什麼功勞,不安排肯定是不合適的,呂武給沒有功勞的人安排地皮合適嗎?
所以了,呂武需要梁興好好操作,要孫林父待在荀國,卻是為了漢國的事業繼續待。
這件事情讓梁興很難辦,單純拒絕孫林父有難度,不立刻接納孫林父還要讓其隨時當二五仔不止是有難度了。
梁興愁着一張臉着實不知道該說什麼,糾結了有一小會,不那麼自信地說道:「臣勉力為之。」
講真話,源於沒有相關的例子,梁興真心不知道該怎麼搞,打算
第796章:匆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