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戎真心是被嚇得不輕!
春秋數百年的交戰歷史中,死在戰場上一國之君的數量並不多,大多數還是死於流矢之下,並不是被刻意殺死。
按照慣例,哪怕是一國的國君之間,戰場碰上了也就是各自致意再分別退卻,不會去玩什麼不死不休。不太好說他們為什麼不針對對方,可能是要保持一國之君的「特殊性」吧?
在春秋的守則之中,不是貴族不能殺死貴族,貴族對上貴族不能俘虜也會放走,貴族對上一國之君需要行外臣之禮再識相地走人。
曾經的郤氏對上楚君熊審來來回回五次致意再退走,到底是為了什麼?
他們實際上就是受限於規則,或是維護規則,好達到維持「王侯將相有種」永遠不變的目標。
沒什麼好說的,大家都是利益受益者,破壞規則也就等於是在掘自己的後路,何必呢?
楚王招死在了戰場上,到底是漢軍刻意殺死,還是死於流矢?不管到底是怎麼死的,楚國並不是吳國,只要熊招的子嗣繼位絕對會進行復仇的。
向戎太了解楚人的性格了,非常明白楚國一時半會奈何不了漢國,必然會將氣出在漢國的盟友身上,很想開口對呂武講一講宋國還是不跟漢國結盟了。
而呂武在大喜之後,情緒穩定下來多少是感到了一絲絲的感傷。
其實,對於呂武來說熊招不是非死不可,只是熊招死了能讓漢國在短期內得到更多的好處,從長期來看則是一項壞處。
事情的進展都已經是那樣,呂武多想完全沒用,稍微感傷了一下下,注意力轉到向戎身上,說道:「楚王陣亡,漢與宋互盟之事……或該延期?」
向戎呆住了。
有這種好事?
「漢王仁厚,宋舉國上下必將銘記!」向戎只能這樣表態。
呂武已經知道宋國陷入衰弱期,哪怕楚軍這波北上的大軍損失慘重,宋國還是扛不住楚國的怒火。
再則說了,向戎雖然事先找楚王招解除盟約,宋軍當夜加入交戰,儘管打的是楚國的盟友,遭到楚國痛恨還是一種必然。
所以,宋國跟不跟漢國結盟,一樣會遭到楚國的報復,只是宋國沒有跟漢國結盟,遭到楚國的報復會輕一些。
向戎現在歸國的心情很迫切,不再過多耽擱,多次感謝之後告辭了。
當天,宋軍拔營向東,他們要是沒有被其它事情耽誤的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回到「商丘」了。
也是在當天,進行追擊的漢軍在申時左右放棄了對楚軍的追殺,他們押解戰俘回撤,或是玩了掉頭乾脆走人。
在「新鄭」之外的各戰區,除了針對韓軍的漢軍之外,其它幾個局部戰場的漢軍並不是往「新鄭」趕,他們目的地非常明確,直奔「虎牢」而去。
從昨天夜裏到天亮「新鄭」沒有鬧出什麼動靜,一直到下午時分才打開一面城門,劉明單乘出城直奔漢軍營寨而去。
劉明來到漢軍這邊,得到呂武的接見時發現彘裘也在,並且彘裘看上去無比的狼狽。
彘裘為什麼會在呂武這邊?那是因為彘裘昨天晚上在楚軍營地。
楚軍遭到漢軍夜襲時,彘裘並沒有跟隨楚王招跑路,選擇的是出營要回到「新鄭」去。他在半路上遭遇漢軍立刻表明身份,然後被邀請到漢軍營寨作客了。
呂武也是得知劉明過來,才會命人將彘裘給「請」過來。
「代寡君問候漢王。」劉明的用詞有點意思。
什麼是「寡君」呢?也就是不提爵位,單純指一國之君。
呂武像是早有預料,笑着說道:「范去王號,重歸侯爵,於昨夜繼位為君?」
范國現在已經沒有稱王的資格,他們要學吳國或越國也不是不行,只是沒那份實力偏偏要稱王,一些事情遠沒有自降侯爵之後好辦。
實際上,范鞅將自己的登極弄得很簡陋,僅僅是通知內部接管國家,幾個重要人物跪拜再被重新敕封,定了君臣的位格,算是儀式完成了。
劉明沒有正面回答呂武的提問,一臉祝福地恭賀道:「恭喜漢王,賀喜漢王!楚軍大敗,漢王大勝,『伯』位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