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一瞬間,掌聲開始劇烈的響起,經久不絕。
等所有的樂手都坐在了樂器前,全場的掌聲才逐漸平息。
很快,現場落針可聞。
在這種狀態下,卡茲梅爾作為音樂指揮,同時也是整個樂團的靈魂人物,在所有人的矚目中,轉過身,向全場觀眾鞠躬,旋即便回過身來,飛速的舉起了手中的指揮棒。
下一刻,隨着卡茲梅爾的大手一揮,磅礴的音樂如波濤般瞬間襲來,一瞬間就在所有觀眾耳邊炸響。
「是華沙起義第二交響曲!」
有人第一時間聽出了這首音樂的名稱,那一刻,仿佛是一個月明風清的日子裏,猛烈的炮火響徹了雲霄。
人們興奮的睜大眼睛,努力的去用心去聆聽這首在整個波蘭乃至整個歐洲都非常著名的交響樂曲。
這是二戰期間波蘭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康芒斯創作的曲目,主要描寫波蘭人民在慘烈的炮火中遭遇到的情緒。
在這磅礴的音樂聲中,人們似乎能看到,在遠處的天邊,血紅的晚霞在漸漸消退。
天空之下,敵我雙方就這樣死死對峙着,既沒有任何一方撤退,也沒有任何一方衝殺。
主戰場上的累累屍體和丟棄的戰車,也沒有任何一方爭奪。
就象兩隻猛虎的凝視對峙,誰也不能先行脫離戰場。
旁邊,幾具還沒有完全被沙石掩埋的屍體上空盤旋着幾隻禿鷲,屍體上被彈藥炸開的傷口已經不再流血,但那機槍卻依然握在屍體的手裏。
遠處,撕殺吶喊聲不絕於耳,或許明天早上又將多出上萬具屍體。
陰風開始怒嚎,似乎要喚醒死去的靈魂……
觀眾席上,鄭謙聽着聽着就感覺到一陣陣壓抑,心頭像是堵住一樣難受,他回過頭來,看向旁邊的老師樓澤:「這是什麼曲子?」
「華沙起義第二交響曲。」樓澤低聲回答:「這首樂曲的地位相當於華沙的國歌了,是為了祭奠1944年8月1日波蘭發動的反抗德國運動而創作的樂曲。」
鄭謙點點頭,難怪心裏感覺堵得慌。
雖然對這首樂曲並不感冒,但他尊重原作者創作這首樂曲的初衷。
每一個為了保衛祖國而創作的樂曲都應該值得被尊重,不管這首樂曲聽起來是如何的陰氣森森,讓人毛骨悚然。
簡直就是鬼哭狼嚎!
事實上,現場除了波蘭人民對這首樂曲比較有感情之外,大多數歐洲人都覺得華沙起義第二交響曲的存在分外的刺耳。
但畢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沒有人會在當下和平的社會去批評當時的創作者的創作水平。
鄭謙下意識的去看了一眼現場觀眾的反應,發現很多人臉上竟然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心底也不由得感到好笑。
看來真的是華沙愛樂樂團的名聲實在太大了,這導致許多人都抱着非常高的期待來傾聽這場聲勢浩蕩的演出了。
但實際上,如果不是對古典樂非常感興趣的觀眾,聽這樣的樂曲,肯定是會感到坐立難安的。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的話,軍藝交響樂團比較貼近流行樂的演奏,反而更能讓現場觀眾加深代入感。
不過,雖然有些人對這首《華沙起義第二交響曲》並不感冒,但依然有很多古典樂愛好者都露出了如痴如醉的表情。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我之糧草,你之砒霜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啊!
鄭謙心底感慨,但他卻忽然發現老師樓澤的表情越來越是凝重。
於是鄭謙就知道自己錯了,錯的離譜,在專業人士的眼中,古典樂的地位顯然是要大於流行樂的,如果讓專業人士來評判,現在華沙愛樂樂團的演奏,毫無疑問是屬於行業頂尖級別。
果不其然,當一曲結束,樓澤就是感慨連連:「果然不愧是歐洲頂級樂團,每個樂手的動作、表情包括演奏出的樂聲,幾乎都跟影像中一般無二,看起來都像是毫無感情的演奏機器一般。」
鄭謙安靜的傾聽着。
「堪稱是教科書般的演奏啊!」樓澤繼續說道:「再加上卡茲梅爾這個世界頂級的音樂指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