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京城東門外的官道上,一輛馬車正東行。筆下樂 m.bixiale.com
「師父,徒兒不明白。」笪淨看着劉混康,露出不解之意。
劉混康表情有些凝重,緩緩說道:「既然看不透,又何必說透。想來陛下很快就會召為師回京城的,山里還有諸多事務要處理,也不知還來不來得及。回山後,為師會將俗務逐步移交於你,再回京師後,怕是沒機會再回到山裏去了。」
笪淨惶然問道:「師父是說陛下會對你下毒手?」
劉混康搖頭說道:「若想下手,你我師徒二人今日早已喪命在宮裏。只是為師是與陛下有緣,既已緣盡,自然人散。便如皇后,舊緣未了,新緣已生,命格自然因而生變。」
笪淨更為不解,說道:「皇后既生新緣,那師父亦該如此才是。」
劉混康看着愛徒,說道:「緣法因人而異,他並不信我,命線自然不會有所牽扯,有時反而有害。若他容為師在山中歸老,為師倒還能多些時日。回山之後,為師會將上清寶篆盡數傳授,你當刻苦習之。」
笪淨從師父言辭之間聽出去意,雖說修道之人早已看淡人世緣法,又怎能真的盡除七情六慾,心中黯然,悶悶不樂。
劉混康也不去管他,閉起雙目開始打起盹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一首詩道盡天下士人的夢想,自太祖正式創設三級科舉殿試製度,天子門生成為所有讀書人的終極目標。
殿試雛形始於晉,正式出現於武則天的周朝。
今年適逢三年一次的省試殿試,殿試官也都早做了安排,趙佶想着反正自己最後要把關的,也就未做改動。
雖說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不過大多數的時候,只是由皇帝或翰林學士等人出題,由殿試官去負責,包括考試閱卷評等之類的工作。
經初考官、覆考官、詳定官三次考量斟酌,評出等次,交由皇帝來勾出一至十名,再於集英殿為所有殿試的人唱名賜第。
太祖時,殿試實行淘汰制,或二取一三取一或三取二四取二之類,這種制度按現在的眼光來看,也並無問題。但仁宗朝時,一位數次殿試被刷落的讀書人徹底改變了天下的大勢,也成了宋朝君臣心中永遠的痛。
一位自比有管仲、諸葛之才的讀書人張元,受不了數次殿試均名落孫山的刺激,與好友一起投奔了當時還是宋朝藩屬的夏州節度使李元昊,受到李元昊重要。
在張元謀略與策劃下,夏國脫宋自立,通過長達三年的面子之爭,最終形成宋遼夏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這三年發生的好水川戰役、定川寨戰役等關鍵之戰,均出自張元之手。
痛定思痛的仁宗君臣決定不再在殿試中淘汰一人,悉數取入。
殿試的日子恰好是華陽先生辭行之日的第二天,滿腹心事的趙佶也沒去集英殿露面。
過了五天,趙挺之親自把此次參加完殿試的六百七十一人名冊呈了過來,請趙佶定下唱名賜第的日子。
趙佶拿過來,隨手翻開,看見第一頁擬定一甲的三個名字:開封府蔡嶷、福州柯棐、建州潘建中,不由皺起了眉頭,問道:「這個蔡嶷是不是坊間傳聞初認蔡京為叔父,後又認蔡京為叔祖那個蔡嶷?」
趙挺之心道:「這等市井流傳,只怕又是皇城司那些察子告訴陛下的」,連忙拱手說道:「老臣確實不知,也未曾聽聞過此等傳言。」
趙佶將名冊往御案上一扔,說道:「這樣吧,將參加此次殿試貢士的所有考卷都送過來,待朕看過再定。」
勾選一至十名的名單本就是皇帝慣有的本職工作,趙挺之自然趕緊應下來。
切莫以為這殿試多莊嚴肅穆,其實皇帝在選狀元時也經常任性妄為,讓人哭笑不得。
太祖時以交卷速度快者為狀元,有一次殿試有兩個人同時交卷,武將出身的太祖大腿一拍,讓兩人在講武殿當場了一架,贏者為狀元,結果兩個斯文人當場就變成了撕扯的潑婦。有時候,名字、長相、地域都可能讓人失去狀元的榮耀,這樣的例
第三十一章 朕來點個狀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