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畿、秦宓帶着其餘各營的人馬圍裹上來時,趙雲已經徹底把青羌兵和叟兵殺得炸鍋四逃,然後飄然撤離了。
劉焉的蜀軍沒有大規模的騎兵,只能眼睜睜看着趙雲攪爛兩個營後全身而退,全軍士氣都受到了重大打擊。
他們連忙打掃戰場、修復營寨工事被衝破的地方,計點損失掩埋焚燒屍首,發現戰死和傷重無法醫治的蠻兵,累計有一千多人。還有一些輕傷都可以治療。
但兩營中原本定額一萬人的兵源,此刻只剩下三成、也就是三千多人!
也就是說,除去死者,至少有五千人因為被打得炸營而逃跑了。其中還有千餘人在趙雲撤軍的時候被趙雲裹挾俘虜了,其餘應該是順勢逃進了旁邊的龍泉山。
蠻兵打仗勇猛是比較勇猛的,但紀律也差,全憑一口士氣撐着。這些士兵因為一輩子沒面對過平原上的騎兵沖陣,恐懼潰散,惶急之下自然而然往山區逃散。沒有蠻王約束重新收攏兵力的情況下,這些人也不會傻呵呵再回來繼續給劉焉賣命。
反正青羌和叟兵都是山地民族,樵採打獵為生,野外生存能力極為強大。如今是農曆九月深秋,山林里還沒太冷,正是野果豐收、野獸養足了肥膘準備冬眠。龍泉山里鑽進三千個獵人,活一個月不成問題,得入冬找不到食物才會被逼出來。
除了蠻兵減員七千人,另外兩營也略有損失,大約各一千人,這些損失也不都是傷亡,很多是趁亂逃跑了,所以趙雲一次戰鬥就讓劉焉軍減少了九千人的規模,前線總兵力從六萬人下降到五萬左右。
王累清點完全部損失,這才苦着臉回去後營向劉焉請罪。
其實,一大早王累大營被突破時,劉焉就已經被驚醒了,只是有病痛在身,沒有立刻視事。
「使君!是卑職無能,無法約束蠻兵逃散,今日一戰,我軍人數折減九千人之多!請使君降罪!」王累語氣很是懊悔。
劉焉知道王累這人忠誠度還是有的,這種時候是用人之際,他也不想惡語相向?只是內心煩惡地揮揮手:「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都不知兵,不懂如何應對胡騎沖陣?也是沒辦法的關鍵是吸取教訓?你可想到了破解之法?」
王累頓首:「暫時還未……卑職以為,最要緊的是加急修建工事?把營前陷坑繼續挖深、土牆也繼續堆高,而且鹿角要儘快全部鋪設到位。
今日之戰?虧就虧在我軍立營才兩日?十幾里寬的正面沒法處處鋪滿鹿角阻擋騎兵踐蹈,才被趙雲找到了缺口乘虛而入。鹿角這種工事,有一處不曾鋪設到,其餘各處也就成了形同虛設。」
「呵……」劉焉無語地搖搖頭?對王累也沒有更高期望了?這是最堆人力的笨辦法,但既然沒有別的好招,先這麼幹着吧。
……
大軍休憩整頓到午時,後續又有兩支數千人的援軍趕來了,是廣漢太守龐羲從北線兩個縣城抽調過來的。
有援軍補上了今日的戰損逃散?劉焉心中稍微定了一些。又發下了求賢榜,向全軍隨軍官吏要求獻計獻策?找到對付趙雲再次劫營突襲的部署方略,還說哪怕原本只是小吏?只要方略有效可行,就不論年齡、資歷?立刻提拔?至少提拔為秩四百石的治軍從事。
這種破格提拔?在漢朝的選官制度下還是很罕見的,但誰讓現在是戰時呢,一切只能事急從權。
開出重賞之後,居然當天下午就有兩個基層小吏分別獻策,劉焉忍着病痛抽出時間虛心聽取。
第一個獻計的是成都縣的一名小吏,隨軍到此名叫鄭度:「使君,我軍當在夜間多派斥候前出搜索,或分叟兵沿龍泉山南下,直至南安縣東側的山區,一旦發現趙雲兵馬出城,就設法示警。趙雲麾下並無善於翻山越嶺的部隊,如此可保我軍斥候安全。」
劉焉覺得可以一試,又問第二個獻計者。
那是廣漢太守龐羲手下的郪縣代理縣尉,名叫黃權,今天剛奉龐羲之命,協助督領郪縣援軍來到前線。
黃權諫言道:「使君,我軍當在大營正前數里設立哨塢,哨塢不求廣大,每處但十丈方廣、內藏數十人即可。但務必夯土築牆達兩丈,使騎兵倉促不能攻破。如此規模,以數千丁壯集中修理,一日可成。
第136章 劉焉的垂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