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又要賣嘴了!丫頭在微信群里現場直播;
「讓他早點完事,晚上阿姨還請我們吃飯呢!」紫萱今兒大半天的全程陪着婆婆帶小孩,其他幾位亦步亦趨,雖然不敢去公眾場所,但小區夠大,勉強還能活動開;
老孟拿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做例子;
講講我自己的事吧,其實在我上戲劇學院的第一天,在學習表演的過程當中去塑造角色去挑選一些劇本的片段,來飾演角色,從一年級到四年級,甚至在我入行做了導演以後有那麼些年,我都不知道什麼樣的戲是特別好的戲,什麼是特別好的劇本;
那時候可能就是懵懂,覺得很熟悉的名著好就去找,找一個師哥師姐以前演過的片段就去套,但是感受不到劇本和片段想表達的人物思想和情感,這就是所謂的戲,那個時候我還沒有鑑別能力。
包括後來真正的進入了這個行業,更多的都是自己拿着劇本琢磨找什麼演員來演,對角色的選擇,無非就是哪位演員好像我喜歡一點,哪個好像演技更好一點,更容易去塑造人物。
根據我的經驗,演員在這種適合自己,契合自己的角色和劇本當中,你去演起來,你所感受到的東西,可能會更多。其實就是,可能你更了解這個人物,更有思想,更有態度,人物的情感會更豐富,這些都是我的一些小體會。
打個比方,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我曾經拍過一部電視劇,《神鵰俠侶》,說實話,我當時都是蒙的,首先對表演可能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基礎的一些知識。我記得當時在片場被張導教訓過不少次;
後來做了導演,對表演有了新的認識,所以在挑演員的時候,會比較看重演員以前塑造的成功角色;
一個好的劇本,在我看來是需要有那種,讓你能感受到這一齣戲是給大家展現了不同的感覺,傳達不同的思想,一個好的劇本,不是由一個人物來牽出來的,一定是有很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才能去構成的。
那細化到一部影視劇裏邊,不光是主角兒重要,其實演配角的人物也是要非常出彩,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劇本,才算是一個好劇本。
「不會吧,還沒進學校就讓我們學怎麼挑劇本,孟導這不是拔苗助長嗎?」
「人家是導演,當然關心劇本了,要是孟導能看上我,那就好了!」
有過演藝經歷的學生對老孟講的這些很有感觸,幾位明星學員那更不用說了,這才是真正的經驗之談;
學生們最關心的是什麼,孟輕舟當然知道了,但他沒辦法敞開了說呀,譬如說娛樂圈的等級之分、什麼以身侍人、xx規則什麼的,還有他們很想知道的某些圈子的劃分,他能當着這麼多人說嗎?
每個圈子都有等級制度,這個毋庸置疑。
而且說實話真正的等級制度是很複雜的。
簡單來說就是,文化圈大於文藝圈大於娛樂圈大於娛記圈,也就是傳媒圈。
其中,傳媒圈有可能會和第一檔次的文化圈有重合的地方。
先說說文化圈,不光是我,很多成名已久的演員對這個圈子都好奇已久。
這個圈子屬於食物鏈的上層環節,人不多,但是都是精英團體。就連竇文韜都對老孟說過,他去採訪這些人,很多時候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那些人在說些什麼,感覺讀書讀了這麼久白讀了。
總之這個文化圈流露出來的信息非常少,不是一般人所能見到的,談論的話題也都是比較高深晦澀的那種。
其中,京圈以王碩為代表的那批文化人也在這個圈子裏面,還有李劍老師、汪含等等都是這個圈子的一員。某些如楊嵐這種傳媒圈做到極致的人也可以進入這個圈子。當然那種一般的娛記還是進不來這個門的,他們只能霧裏看花的猜測。
而普通人說的金主,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對這個圈子不了解的,不掌握話語權,只管賺錢。另一種是專門做文娛產業的,這才是真正的有話語權的金主,可以影響到很多方面的東西。除此之外,就不好說了,因為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干涉不是太多,但是一旦有干涉那就是大地震。
接着是文藝圈。文藝圈的人有特別多的類型,比如編劇,導演,老演員
第1043章:摳圖怪的野望